智能可穿戴设备2015年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10月8日发布的《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4G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对4G等热点领域提出多项提振措施,一个鲜明的亮点是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提及。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智能终端的下一个热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的不断成熟,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阔。而随着4G时代的来临,可穿戴设备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实现应用,这将给智能终端产业链注入更多的题材。
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发改委的相关通知,要求加强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制可规模商用的多类型可穿戴设备,重点支持研发低功耗的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及新型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互联共享技术、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撑系统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产品产业化。
在智能手机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产业下一个热点已被市场广泛认同。前期包括奋达科技、九安医疗等公司的推出可穿戴设备均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而近期消费电子巨头三星推出智能手表GEAR,预示着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到新的阶段。
日前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和LG公司双双宣布将推出搭载柔性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产品,而这项技术有望扩大至穿戴式装置等应用上。据悉,在三星之后苹果方面也在跟进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排除在未来发布类似iWatch的可穿戴电子产品。
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的市场增量空间巨大。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但相比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健身医疗大数据成热点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理由主要基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链逐步完善,当前硬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满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随着三星、苹果等巨头相继进入市场,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将给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能够更加接受此类产品;再者当前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智能终端的电话和视频功能,更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契合智能可穿戴设备;此外,当前PAD电脑化、手机PAD化的趋势明显,未来接听电话、收发邮件等相对简单的功能有望独立出来,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较佳,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此类终端实现以上功能。
在细分领域上,健身医疗等初级领域仍然被研究机构看好。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健身和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另外可穿戴设备将带来海量的实时大数据,这将为应用云计算企业带来机遇。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纽扣等。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将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苏州固锝、汉威电子、共达电声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的相关通知提出了产业技术方向,如低功耗、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等,这几点分别可对应芯片、电池、面部识别等。上市公司中,北京君正主要从事可穿戴设备的芯片研发,汉王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将是可穿戴设备未来热门的应用之一。电池方面和智能手机产业链差别甚小,德赛电池和欣旺达是潜在的受益标的。
概念股科普:
中京电子:2.8亿建印制电路板项目
中京电子7月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决定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36 万平方米印制电路板(FPCB)产业项目,以顺应市场需求。
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其中35%(9800 万元)通过自有资金解决,65%(18200万元)需通过贷款等方式解决。产品结构定位以单、双面FPCB(即软板)为主,逐步发展到多层板,以连接器、电容屏、按键、摄像头、LCD 模组用FPCB 等为主要产品,主要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及消费性电子等领域。
据上证报报道,中京电子表示,FPCB是当前电子产品轻、薄、小发展趋势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线路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公司大部分客户提出了FPCB需求。该项目投资一方面为顺应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公司实现产品创新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内在需求。
中京电子预计,2014年10月以后本项目将正式投产运营,预计自2016年及以后将实现达产经营,届时年实现销售收入约39120 万元,实现盈利约5400 万元。
深圳惠程:聚酰亚胺服用方面或先发力
研究机构:西南证券(600369)日期:7月19日
投资要点:
由于当前市场低压类产品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政府补助确认的递延收益大幅减少,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略有下滑。
公司送样的DC3.7V8.5Ah 型聚酰亚胺(PI)隔膜镍钴锰锂离子单体电池,聚酰亚胺( PI )隔膜将4C 循环提升到750%,超过7500 次,且容量保持在70%以上,研报认为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是人类寻找的一个方向,这种隔膜将使电池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将是一种必然,但能否产业化,时间仍然不能确定,未来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站方面将会有广泛的应用。
聚酰亚胺纤维主要在滤料方面的使用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要原因还是研报之前分析的,环保政策力度偏弱与应用行业的盈利状况不佳等原因,对于这一块只能期待环保政策加码。
聚酰亚胺服用方面,由于这种材料本身的特性具有阻燃、保暖、不吸潮和原生性远红外功能(该功能得到相关机构验证并出具检测证明),研报认为在民用服饰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保健产品(如护膝、袜子等)、户外装备(冲锋衣裤等)、家居用品(床上的毛毯,主打保暖+阻燃,在高端酒店、高层用户有需求)等。研报最看好保健产品的广泛应用,一是因为价格市场可以接受,二是因为我国冬季大部地区比较寒冷和潮湿,三是因为我国老龄化逐年加重,发挥远红外,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将是老年人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