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车联网管道路容积放大2.8倍
现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成为市场中的主流车型?汽车越来越多,如何解决拥堵问题?
7月13日,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来长春市参加“2014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高层论坛”之机,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新能源汽车:成市场主流还要三五十年
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是否会引发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放量?
付于武:这应该没什么疑问。不过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多,很多城市的充电桩建设也不到位;汽车生产企业还没做好准备,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仍然面临难题,包括特斯拉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在短期内即便出现放量,幅度也不会特别大。
记者:还得需要多少年,新能源汽车才会成为汽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付于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期内成为主流产品。成为主流产品,恐怕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
记者:像特斯拉这样配置的新能源汽车是否会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付于武:铁定不会。特斯拉的定位是高端市场,是“富人的玩具”,这样的定位超出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产品应该价格低、使用方便,方便绝大多数人接受和使用。
汽车限购:解决不了拥堵和污染
记者:北京、广州、天津等城市相继实施了汽车限购,您怎么看?
付于武:限购政策显然不好。想解决现代城市病,不应该简单地采取限购,而是应该疏堵结合,鼓励小排量、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使用,而对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进行限购。尤其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应该在城市规划方面适应汽车社会的到来,长春市建立全方位的立体交通,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记者:汽车限购对治理拥堵和城市环境污染起到多大作用?
付于武:说实话,非常有限。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如果用车联网管理,那么将可以使道路的容积放大2.8倍,未来就可以解决拥堵问题。
记者:汽车限购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或是政府在未来也会像商品房限购一样,在全国执行统一的标准?
付于武:虽然不排除还会有城市对汽车进行限购,但肯定不会成为趋势,也不会由中央政府制订统一的限购标准,毕竟国家还需要通过汽车产业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未来趋势:无人驾驶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现在百度在研发无人驾驶自行车,稍早之前谷歌就已经在研制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未来能否真的实现?
付于武:国内也有汽车生产企业在研制无人驾驶汽车,而且无人驾驶在未来通过车联网技术一定能够实现。未来只要将车联网技术应用得当,那么车与车之间形成紧密而有效的联系,就可以让汽车真正实现智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自动生成的出行诱导、导航和娱乐等服务功能。
记者:您能否描绘一下,20年后的汽车会是什么样?
付于武:将是一辆辆移动着的智能终端,人们坐在汽车中将可以办公、娱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专注于驾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表示,汽车保有量还可增加一倍。
7月13日,以“智能汽车与人车互动”为主题的“2014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高层论坛”在长春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等权威专家进行了主旨演讲。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泰斗,郭孔辉在演讲中说,人均汽车车保有量不及世界平均值一半的中国,在世界拥堵城市的排行榜中却名列前茅,治理大城市的堵车病,人们把目光投向车联网。
“智能交通、车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节能、减排和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郭孔辉说,人们还可以通过车联网实现车辆安全预警,车辆运行监控、应急调度服务以及导航、娱乐、信息等。郭孔辉认为,车联网的推广普及将对GDP形成强大的拉动作用,若平均一辆汽车设置的车联网硬件为5000元,那么一年则可以达到附加产值1000亿元,带动的软件和地面设施及各种服务可能达到上万亿元。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一亿辆,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不堪,很多人都在问:我国汽车还可以发展吗?郭孔辉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我国汽车分布很不均匀,如果认为崛起中的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不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话,那么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还可以增加一倍。如果新增的一亿辆汽车,每辆车上都安上导航系统,导航产业就可以增加约8000亿元的产值。“虽然我国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但是汽车行业的继续发展不可阻挡。车联网、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郭孔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