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单变全国或引发第三方支付行业洗牌
据了解,目前具有收单资格的有4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经营范围为“全国”的有28家,这28家也将在近期变为全国性收单牌照,但业内人士担心信用卡套现事件或影响相关进度,甚至引发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可能近期会发文件,对200多个第三方支付牌照砍一批”,专家和业内人士称,虽然会否“砍”牌照还难以确定,但是监管层加强监管的态度较为坚决。实际上,央行于2013年7月发布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办法》)已经明确,收单机构发现特约商户发生疑似银行卡套现、洗钱、欺诈、移机、留存或泄漏持卡人账户信息等风险事件的,应当对特约商户采取延迟资金结算、暂停银行卡交易或收回受理终端(关闭网络支付接口)等措施,并承担因未采取措施导致的风险损失责任;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办法》同时要求,收单机构应当综合考虑特约商户的区域和行业特征、经营规模、财务和资信状况等因素,对实体特约商户、网络特约商户分别进行风险评级。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特约商户,收单机构应当对其开通的受理卡种和交易类型进行限制,并采取强化交易监测、设置交易限额、延迟结算、增加检查频率、建立特约商户风险准备金等风险管理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线下POS收单市场是一块巨大的“奶酪”,而各方在分享“奶酪”的同时,更需考虑如何保证其能有序、健康成长。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由此推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下POS收单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元,未来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除了监管部门之外,包括发卡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在内的各参与方需要共同努力,完善相关交易机制和流程。不少银行业内人士也呼吁尽快修改信用卡预授权规则,但银联修改预授权规则必须经相关部门同意。据称目前工行已于今年1月9日将信用卡预授权确认金额比例参数进行调整,不得超过预授权交易的100%。
另外,不少法律界人士还建议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制约,杜绝类似的违法刷卡套现行为。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已经明确,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