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中心物联网根目录解析平台
【2014年1月17日,广州 物联网世界网讯】为了更好的盘点2013年产业发展大事件,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在新春来临之际,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在广州召开物联网推进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物联网世界网作为本次会议的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在线直播。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CNNIC主任沈烁(物联网世界 记者摄)
会上,CNNIC主任沈烁介绍国家互联网中心物联网根目录解析平台。
以下是文字实录:
沈烁:大家好!我们平台已经在广东落户,今后还会参与产业联盟的各类活动。接下来的这一、两年来,我每个月大概有一、两周都在广东省。
为了更好服务于我们广东省,刚才主持人有介绍,在我们省经信委指导和领导下,我们在南沙新区设立中心,以方便做好信息服务、各种项目对接和基础的信息服务。希望能和大家有更多的合作,也今天希望和大家深入交流,做好密切的沟通。
今天我来简要介绍一下国家互联网公共平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形势大家都很清楚了,从最开始的物联网的概念提出到基础的发展,到产业化、再逐渐变成规模化。目前部际联系会议机制已经形成,国家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发改委发布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那么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建设国家级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我们物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尤其要解决跨行业、跨领域、规模化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这正好符合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标识和服务已经显得非常重要。
我想多数人可能对标识服务有所了解,因为大家都在做这一行,相信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的重要性。标识是穿插在所有应用里面,相当于神经的东西。各种要联网的物体都有一个标识在里面,这是标识可能是条码、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一个物品从生产、加工到物流的销售,这都由于它标识里存储的信息穿插所有环节,标识可以找到物品所有相关信息。
标识的定义就是物品的解析、查询,这个起到联通和桥梁的作用,标识的服务首先要支持标识的解析、定位,我有一个标识,通过任何终端扫一下可以查到标识对应物品的信息,这是最基础的服务。另外还包括不同标识的统一管理。因为标识有多个体系,还有一些非标准化的,如何解决复杂化的统一管理的问题,也是这个平台面临的困难。
我们要兼容不同的标识体系,是为了解决不同领域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在这些基础问题解决之外,我们还要支持多元信息的查询和搜索的服务,为了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基于已有的DNS,也就是域名解析的构架能够有效满足物联网的需求,解决物联网需求上的各种类型。
标识的管理服务现状,首先标识编码还是有不同的体系,比如在国际上我们比较清楚,比如美国、日本、ISO、ITU等,各种体系都有自己的编码规则,都有自己标识对应行业发展大的企业,还有所有的应用,很多都已经使用一种甚至集中标识,这些都是很难把他完全统一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客观的现状。尤其是我们国内,还有大量新的标识体系出现,他们都属于各个部委之间,比如商务部、药监局、质监局等,包括企业之间也都有自己的编码体系,这些都已经形成了规模。这些标识如何解析查询,在国际上不同国家或者组织存在多种异同的编码及服务体系,主流的标识服务主要由VeriSign代为运营商。那么在中国,统一的、公共的标识服务由我们来做这部分工作。
这个就是我刚才介绍的发改委2012年发布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发改办高技[2012]1203号),专项目标里提到了“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监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这里涉及到的服务平台,它可以做到各个行业之间互联互通、进行管理。这个平台由我们来组建。在2013年的年底发改委又发了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发改办高技[2013]2664号),我们已经接到了大批的申请合作,为此也进行了大量的沟通,让我们的标识能够对接。这个服务也是一个免费的服务,能够让各个应用里面有标识互通需求的都能够互联互通。
我们这个平台项目涉及一个根平台、三个子平台、12个物联网应用示范、不少于10万个物联网标识注册,以及日均不低于500万次的标识解析和搜索服务。在物联网尤其类似于广东这种物联网发展应用阶段提出信息服务需求以后将远远不是这个级别。三个子平台包括国家质监总局现在推出的Ecode标识服务子平台,工信部的Handle标识服务子平台,和CID标识服务子平台。
这是一些建设内容的概述,像我刚才介绍的编码管理的体系。另外就是平台建设,就是我们建设各种解析的节点,大家通过这些节点的访问查询、请求,可以查询你需要的编码信息。还涉及到平台的部署,包括不同子平台之间,大家运用服务器之间的对接。最终服务于所有的应用示范,在农业、交通、家居、环保、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这里是一些子课题,包括框架设计。框架设计从上到下我介绍一下,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仅是要服务于各个行业,也要考虑整个世界发展。我们做物联网要考虑的一定不仅仅是国内,因为现在全球化是非常普及的,大家的产品很可能也会走向国际的市场,国际的产品也会到中国来。作为国家的平台首先要考虑和国际互通,达到安全可靠、可信、可控的要求。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就保证了融合国际标识解析的体系可以互联互通,在中间能够兼容国家现有主流的编码体系,在这个项目里面列的不全,因为项目的参与单位是有限的,还有一些其他要求的解码体系。比如OID体系,它不在我们项目里面,但是上周已经签订了一个战略协议,已经有新闻发布会,也正式纳入了国家平台,逐渐会跟各种编码体系签订协议,做好对接和服务。
这是另外一个子课题,我们根平台的构架。表现标识的注册,像我们我刚才提到的OID,它是写在物联网解析里面,OID对应的是就可以查询解析,这是注册,解析是最基础的服务,还有标识多种体系,比如一个标识走过哪些环节、哪些轨迹,有什么信息都可以搜索回来。 根平台的部署,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总节点和子节点的部署,从节点我们也选择了广州市、重庆、无锡三个节点建设,保证这三个地区领域解析的SLA。
这也是子课题之一,应用示范。当然这些应用示范在这个项目里面的,其实我们做的应用示范远远不止这些,在报这个项目之前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应用示范,现在纳入进来的还更多,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有产业物联网和食品安全的应用,还有基于标识的交通监控和智能家居的管理。
面向农业物联网和食品质量安全监控,这是和农业信息中心做的。智能交通,这个也是依托于智能城市,还通过我们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查询,这样大家就能够相互认识,还能相互的互联互通。
基于“宜居通”的智能家居管理,这个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物联网应用,这个其实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所有品牌都有自己定义的标识,这些都可以和“宜居通”的产品进行兼容或者通过“宜居通”跟与外面的标识进行对接,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
发改委也要求我们和2011年首批重大工程和2012年7个重大工程进行对接。我们现在大概有一半可以实现对接,以后实现全部都可以提供服务。当然我们不仅仅面向这一批重大项目进行服务,我们也做好了接口和流程,需要的都可以,无论大小、什么形式,我们都是开放的服务对接。
另外,介绍一下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其实也就是一些功能,首先当时和中国移动,大家知道物联网涉及到通讯,尤其是提供无线通讯的运营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也首先打通了“宜居通”的连接,还有就是一些应用的,我们已经打通了一千多种标识,在我们的研究室将近有一人厚的一箩。我们应该怎样识别,有冲突的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把他检测出来。另外一个特点是开放的体系构架,大家知道DNS的构架是非常开放的,只要把你的标识体系注册进来,就可以把这部分公开来,当然这个是你想公开哪个信息就公开哪个信息。开放的构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投资。当然我们标识的服务相对域名来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有很多物联网应用需要快速更新,快速输入、输出,对技术的保证得到了满足。
这是我们全球的一些节点,大家可能不是非常了解,哪怕一个小小的基础服务商也需要大量的服务,我们在全球已经设计了30多个节点,有两千多台应用。物联网服务对这个要求还要高,保证我们对物联网的需要能够实现。这是我们一些项目的典型合作方。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