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成长的“梦工场”
高新区(滨江)的发展历程,也是伴随着一家家企业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奋进过程。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了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重要服务作用。高新区(滨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从1990年开始,经过23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本期开始,我们聚焦高新区(滨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报道这些孵化器的特点、模式和发展成绩,探寻这个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密码。
创业路上有风险。一些初创型科技企业,他们可能有技术,有创业梦想,但是缺办公场地,缺专人的辅导。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专业部门的帮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
世界上很多新兴产业、巨头企业,最初都诞生于孵化器。在高新区(滨江),依托于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一“梦工场”,一个个注册资金仅有几万元、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的“幼苗”,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向着“巨人”成长进发。
从孵化器里一间49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到8年后成为国内唯一上市的医药CRO(临床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没有区里的一路扶持,泰格医药的梦想不可能这么快成真。
正泰太阳能的杨立友博士和聚光科技的王健、姚纳新,最早也是在孵化器里起家,后来逐步做到了行业内的龙头。
阿里巴巴,也是受益于杭州高新区的孵化政策而逐步壮大,做成了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的“骄子”。
……
做好小企业的“创业保姆”
“当初决定要自己创业的时候,我们辗转多个地方,最终选择了高新区(滨江),在该区科技创业中心里安了家。”杭州鑫翔七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入驻孵化器办公的注册登记手续由国家级孵化器杭州科创中心安排免费办理,办公室也由孵化器免费提供。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鑫翔七迅已渐渐站稳脚跟,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公司正致力于为网络化的环境监控、电力巡检、资产管理、多媒体展示等物联网开发应用项目提供系列化的产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
孵化器就是企业的创业保姆,能让入孵企业省钱又省心,从企业注册到纳税,孵化器都有专人负责,企业只需要一心一意地想着发展。
为引领企业成长,高新区(滨江)坚持孵化器建设与在孵企业培育相结合,通过优化孵化器发展环境、提升孵化器功能,将孵化器建设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目前,该区的科技孵化器已从最初为企业提供场地、打字、通讯、工商、税务登记等服务,转向较为系统全面、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包括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申报、贷款融资甚至是吸引风险投资。
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也助力高新区(滨江)从“天堂硅谷”向“智慧E谷”迈进。截至2012年12月,高新区(滨江)孵化器达到12家,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2家、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2家、被认定为杭州市级孵化器6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76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