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手机支付引领移动支付浪潮

手机支付引领移动支付浪潮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据国外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使用移动支付人口突破1亿大关,约有1.21亿人使用移动付款服务,展望未来更多银行、非银行公司竞相投入推展相关服务,估计2011年移动支付使用人口将增长38.2%,达到1.41亿人,交易金额也将增长至861亿美元,较2010年的489亿美元增长约76%。以这样的趋势看来,手机支付的脚步势不可挡。

  智能手机将移动支付变成潮流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透露,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超过50亿,中国手机用户2010年突破8亿,2011年3月底达到8.9亿。而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实际上已经突破了9亿,并快速向10亿迈进。3G网络、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都是推动手机用户增长的重要因素。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3G用户总数达到8051万户。

  进入3G时代,手机终端在增加3G用户数量上功不可没,根据贝叶思咨询数据监测,2011年1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85.7%和162.5%,智能手机占总体手机销量的比重已经从2009年的3.7%、2010年的10%提高至2011年1季度的18.2%。IHS iSuppli预计,今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发货量将增长至5410万部。智能手机的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如今智能手机的强大已经是众所皆知,照相、摄影、GPS、影音播放、上网……越来越多的功能正在被智能手机所吸纳整合,着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快捷。随着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3G移动通信服务的快速发展,加上“手机购物”、“手机钱包”、“手机一卡通”等词汇频繁出现,手机支付已经蔚然成风,成为当前移动应用的新宠儿。手机支付实现了钱包的电子化、移动化,通过手机购物、缴纳“水电费”、为手机充值、信用卡还贷、预订机票和酒店,以及购买电影票、书籍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为手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个性化的新型支付服务。

  今年,掣肘移动互联网多年的支付问题终于破解。不管银联与电信运营商谁终将在标准上赢得产业拥趸,基于硬件改进的NFC(近距离支付)都将朝前迈进一大步。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线第三方支付的落地,这使得移动互联网终于可以承载潜力无限的电子商务。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厂商UCWeb与支付宝宣布合作,提供国内首个实现浏览器内支付的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至此,基于手机网页的支付不再需要通过繁复的页面跳转及手机短信确认,三步就可轻松完成。由SP代收费的手机增值业务销售模式也或将成为历史。

  日韩手机支付市场成熟

  日本、韩国一直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像索尼、三星、LG等厂商在全球电子产品领域都是排的上号的领军企业。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从2.5G向3G演进,从亚洲到欧洲,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日本、韩国的移动支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三家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KDDI和软银分别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和2005年11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采用的都是索尼公司开发的FeliCa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截止到2007年4月,NTT 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达2150万,站全部总用户的44%。

  2005年11月以信用卡公司JCB为主导,由多家运营商和信用卡机构发起成立的“移动支付联盟”旨在建立跨发卡机构、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标准,推进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2006年4月,NTT DoCoMo将移动支付业务渗透到消费信贷,推出DCMX品牌的移动信用卡,用户可选择大额和小额两种信贷方式,使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的发展更进一步。

  在韩国,以卡支付已经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目前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目前,在韩国,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使手机变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替代品。

  早在2001年,SK就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起初,MONETA只是一种有“理财帮手”之称的多功能卡,后来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凡持有MONETA多功能卡的用户,均可轻松使用信用卡、公共汽车卡及地铁卡等的电子化支付。?此后,为了全面推动包括移动商务在内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SK对无线和有线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多媒体互联网共用平台NATE,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PDA、车载电话和PC等终端设备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由此,SK将MONETA移植到了手机上。

  韩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至今,申请了该项业务的移动用户可以获得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移动用户只要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安装到手机上,就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AT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无须携带专门的信用卡。

  国内移动支付模式仍待完善

  当下,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就是其中的一种。移动支付目前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远程支付类似互联网的在线支付,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短信、手机互联网、手机SIM卡等完成的远距离支付行为。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2011第二届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晋耀表示,前几年市场还在认知阶段,这两年产业链各方才找到了怎么去做的定位。普通老百姓目前对移动支付的了解还不够多,虽然宣传和呼吁比较多,但真正实现业务落地的应用还比较少,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没有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消费者。产业链很长,各企业都希望利益最大化,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长久发展的商业模式,是推广移动支付应用的重要问题。

  目前,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移动运营商处于价值链的下游,以信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不参与支付活动。在这种模式下,手机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所在的银行账户进行交易。但用户必须支付三方面的费用:由移动运营商收取的数据流量费用、由银行收取的数据费用、银行、移动运营商、支付平台共同平分的服务费用。二是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这种支付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三方公司了解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使用体验,对商家也很有利,但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有软肋,比如在支付的安全性、风险管理以及监管合作方面比较薄弱。三是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齐聚移动支付,中国电信一马当先,正式于今年3月份成立了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紧随其后,于4月挂牌成立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中国移动则于7月初正式成立其支付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企业之多,各地方的思维模式和利益诉求点又不同,任何一种成功的应用案例只能参考、借鉴,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上一个资讯]:毛新生:云计算带我们进入...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天津大学联手中航建设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