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山西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五年将完成十大任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里,平安是基本标志之一。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追求山西的“平安梦”,是全省人民的共同理想。7月3日,由省综治委、省委政法委制定的 《平安山西建设五年规划》正式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形式下发全省,这将成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的统领。
我们相信,通过《平安山西建设五年规划》的出台、“六六创安”工程的实施,平安山西建设的工作水平将全面提升,我们将迎来一个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环境优良、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山西”。
布局五年规划 铸就平安山西
平安山西建设十大任务
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梦”中,“平安梦”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这对全省平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山西建设五年规划》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的全省平安建设工作的统领,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5大部分。《五年规划》明确了我省通过五年时间,要力争实现“十提高、十减少、十防止”的工作目标,努力完成平安山西建设的十大任务。
通过5年的平安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明显减少,防止发生重大政治事件、非法聚集事件、暴力恐怖事件。
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刑事治安案件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影响重大的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到2017年,命案侦破率达到92%以上,上网逃犯的抓获率达到75%以上。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发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破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各类可防性案件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案事件。到2017年,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通过5年的平安建设,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明显提高,非正常上访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在全国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到2017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率实现应评尽评。
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公共安全事故明显减少,防止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到2017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降低,覆盖全省的“消防物联网”体系全面建成,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100%。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明显减少,防止发生特殊人群因脱管漏管导致的重大案事件。到2017年,力争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网络负面影响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影响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到2017年,县级以上建成互联网管控平台,实现对网上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管、网上重要案件的及时预警和快速查证。
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群众不满意的现象明显减少,防止发生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事件。到2017年,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多级联动的服务管理平台,平安建设的承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涉法涉诉案件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影响重大的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
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不文明、不诚信现象明显减少,防止发生因失信行为引发的重大社会问题。
点评
《五年规划》中的十大工作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既着眼长远,在制度、机制、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好基层基础薄弱、工作合力不强、工作方法手段欠缺等突出问题。它不仅指明了平安山西建设的前进方向,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