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跨越M2M华为MSCoIP向平台布局
很多人都期待着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但熟悉这个行当的人都明白,物联网之路漫长、艰辛,而我们才刚刚起步,许多可以预知的难题就摆在面前。
从M2M到M3
20世纪90年代末,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出现,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可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正是催生这一概念的这些技术,使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谈到物联网,大家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像RFID这样的物联网热门感知技术。在网络层次上,物联网可以大致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不可否认,感知对物联网来说是最重要的,这大概也是物联网常被称为M2M的原因。
但事实上,这只是物联网的第一阶段“设备互联”,简单的感知和接入,是无法胜任大范围联网的,所以,M2M网络往往是一种局域性的网络。至于后两个阶段:设备管理和设备应用,除了本地互联,还要向应用层、向云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
谈到未来的物联网,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路由器产品总经理李先银表示:“未来的物联网需要M2M+M,即M的三次方。”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不应该局限在M2M上,而应该是广域连接的点对点矩阵(Matrix),即M2M to Matrix,同时M3意味着平台,生态链,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在M3时代,传输层网络管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MSCoIP向物联网平台布局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千差万别,意味着终端设备注定千变万化,适配多种制式终端的传感网络与传统的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之间,需要一个技术娴熟的“翻译”——融合的物联网网关来实现沟通。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物联网产品总监夏由明表示:“按照华为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和网络的发展,物联网价值会体现在感知层之后的网络层和应用层。”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华为将传统的物联网分层再度细分,网络层被划分为网关和骨干网,并在这个层面上充分挖掘、大施拳脚。“我们之所以把网络看得更重,把层次分得更多,是希望把物联网的起点做得更高一些,”夏由明谈到:“我们把一些传统终端里的服务协议,通信功能,业务功能,转移到物联网网关,转移到应用层,是为了形成一个轻终端的布局。”这样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好处在于,将能够更便捷地集成互联网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更多协议转换的工作等。
对物联网关的实践,已经有很多科研单位和厂商在进行相应研究和开发工作。华为也正在依托网络和终端技术,开发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2013东京Interop展上,华为带去了基于上述理念的产品AR530物联网网关的AMI解决方案,并现场演示模拟智能抄表过程。华为首先选择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物件进行接入和承载,他们是仪表(Meter)、传感(Sensor)和控制(Controller),简称为MSC,将MSC承载到IP网络中的解决方案称为MSCoIP。华为MSCoIP 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IP管道,使得物联网广域连接变得简单易用、经济可靠,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其全系列产品可满足企业建设M3网络的需求。
做物联网关领导者
作为在物联网领域先行的企业,华为已经拥有了AR系列的多款物联网网关产品,他们适用于电力等工业场景,它们既是工业路由器,也是工业交换机,还是物联网接入网关。而且这些产品都基于华为VRP网络操作系统,并集成了OSP开放服务平台以支持MSCoIP。
单就从事物联网开发的企业而言,华为也拥有自身优势:17年的IP领域积累打造了成熟的通信平台,可帮助客户平稳过渡到物联网时代;支持主流PLC/Zigbee/RF/3G等,连接方式丰富多样,可灵活连接各种终端;统一的运维管理,让物联网变得更加简单;开放的多业务M2M平台,支持后续发展。
夏由明指出,“将来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会极大的实现终端功能简化,通信归一化,协议IP化,应用云化,网络管理统一化。华为物联网解决之道是物联网网关和物联网平台,同时从长远考虑,华为希望物联网关、物联网平台,能够被应用集成商集成,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用户接受我们的价值。”
呼之欲出的物联未来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2015年将增长至5000亿元。目前,中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正致力于成为物联网(IoT)标准的制定者和领先者。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2年2月14日,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颁布。
有相关人士预测,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传统IT领域。这一由通讯、计算、控制、感知和大数据等广泛技术所承载的物联世界将在交通、电力、水利、医疗和家居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埃森哲认为,经过过去几年的技术和市场的培育,物联网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同时也给IT和通信带来了广阔的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