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数字传输需求上升催生行业洗牌
不管是在家庭影院组建或是在多媒体厅组建还是在工程方案传输系统中,我们都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因地制宜地考虑到底要采用数字传输方式还是模拟传输方式。比如现在很多都开始有这样的倾向,多倾向于用HDMI传输方式,这是目前最先进、也是未来主流的影音传输方式,但事实上考虑到现实环境的条件许可,其实你会发现很多情况下采用HDMI传输方式还并不太切实际,而且对于放DVD的用户,采用色差接口对于搭配器材反而更方便和普及,而且色差传输事实上对于色差的真实还原并不会太亚于数字信号,或者说是人肉眼无法太深刻辨别出来。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两种传输方式所需要用到的线材价格悬殊也指导用户做法需更现实。因此我们说,采用何种传输方式最好还是因地制宜。
一直来,很多朋友对于数字和模拟传输,可能单纯从技术角度会较了解,但并未能真正关注到它们的产品、市场应用层面,那么今天就借助这个平台跟大家一起来从整体上对数字和模拟传输作一番鸟瞰。
概述
信号传输系统包括:信号的切换(包括矩阵切换)、分配和传输(含电缆传输、网线传输、光纤传输),即从信号源出发到显示设备为止(不包括图像处理等)的全过程,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和出现问题有相似性,故作同类问题来考虑。
从技术角度上讲,传输过程可分为两类:一是模拟的传输过程,二是数字化的传输过程。这两类相互之间有本质的不同,经过多次与施工现场接触,我感觉我们的工程施工方在概念方面比较模糊,但也许他们是从成本为出发点吧!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类传输过程的差异、常见误区、市场分析和价格分析:
数字传输系统优点
(1)抗干扰、抗噪声性能好。以二进制为例,在接收端恢复信号时,首先对其进行抽样判决,再确定是“1”码还是“0”码,并再生“1”、“0”码的波形。因此,只要不影响判决的正确性,即使波形有失真也不会影响再生后的信号波形,而在模拟通信中,如果模拟信号叠加上噪声,即使噪声很小,也很难消除。数字通信的抗噪声性能好还表现在微波中继(接力)通信时,它可以消除噪声积累。这是因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再生后,只要不发生错码,它仍然像信源中发出的信号一样,没有噪声叠加在上面。因此,中继站再多,数字通信仍具有良好的通信质量,而模拟通信中继时只能增加信号能量(对信号放大),不能消除噪声。
(2)差错可控。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差错),可通过纠错编码技术来控制。
(3)易加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它容易加密和解密。因此,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好。
(4)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由于计算机、数字存储、数字交换以及数字处理等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许多设备、终端接口均采用数字信号,因此极易与数字通信系统相连接。正因为如此,数字通信才得以高速发展。
数字传输系统缺点:
(1)频带利用率不高。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较宽。
以电话为例,一路数字电话一般要占据约20~60kHz的带宽,而一路模拟电话仅占用约4kHz的带宽。如果系统传输带宽一定的话,模拟电话的频带利用率要高出数字电话5—15倍。
(2)需要严格的同步系统。数字通信中,要准确地恢复信号,必须要求接收端和发送端保持严格同步。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及设备一般都比较复杂。
常见误区:
为了施工过程中走线问题得以简化,有的施工方直接用网络线代替VGA或RGB线缆,综合布线时一起布线。加上网络线其性价比要优于传统VGA或RGB电缆,一般情况下,只要传输距离不长,从表面上看可以传输视频图像,网线传输是有其可用价值的,其实不然。
首先,由于网络双绞线存在幅频特性(带宽)问题和群延时问题,传输过程中的会导致图像变暗、模糊和拖尾现象.其次,网线传输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不等长问题,由于CAT5等网线在生产时考虑到网络信号的同频干扰,故意在生产时将各对线之间长度作成非等长的(有1%左右的长度差)这种结构在VGA信号传输时就造成了R.G.B信号到达的时间不一致,画面会出现分色。另外,网络线每对对绞线的特性阻抗为100欧姆,而VGA或RGB特性阻抗为75欧姆,端子焊接处存在严重阻抗不匹配,信号在两者交界处形成强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