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拉动终端电表庞大更新浪潮,远程无线抄表方兴未艾
电能表是中国电工仪表行业中产量最大的产品。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与电能表行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中国国家电网也在今年加大了对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并继续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户一表”和“全民供电”等政策,而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新的住房、工商业建设迅速发展,都在积极拉动电能表需求,2009年预计中国电表总出货量约达到1亿台。同时,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行业标准的要求正逐级提高,电子式、多功能、高精度、多费率、远程抄表正逐步成为电能表发展的主流,在未来几年里,这些趋势将更明显。
智能电网将成新方向今年8月初,国家电网公司透露,国家电网的发展规划“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将于年底前正式出台,这一规划将为促进新能源发展构建一个清洁、安全、经济、高效的平台,被称为比3G更大的4万亿新引擎。根据智能电网规划,今、明两年的投资约5,500亿元,全面建设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基本建成阶段投资1.7万亿元。
彭涛:作为长期规划,富士通在未来也将推出单芯片方案。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电力客户、电力资产、电力运营的持续监视,利用“随需应变”的信息提高电网公司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电网可靠性和服务水平。而电力和信息产业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电网相当于是二者的融合,经济拉动能力不容小觑。
智能电网概念在终端用户的实现,必须要有智能电表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AMI(高级计量体系)是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第一步,在智能电网的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涉及大量的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而AMI设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智能电表。智能电网的推行使得庞大的终端电表汰换更新也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智能电表应用较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铺开后,智能电表的相关企业将面临一个每年超过50亿规模的市场,将充分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新型智能电表至少须具备数字化、实时与双向通讯等功能。近年中国电表的趋势就是将机械式电表全面更新为电子式电表,并具备单项自动抄表功能(AMR,Automatic Meter Reading)。
供应商竞争激烈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今年将完善新的电子式电表标准,电子式电表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前景,占电表出货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40%逐步提升。单相电子式、多功能复费率电表、IC卡预付费电表将在未来会快速增长。
电子式电表通常包括电源、电能计量芯片、微控制器及RTC、LCD显示屏和通讯端口等其它附加模块。电子式电表市场的巨大容量和持续增长的前景必然会使半导体公司关注这一市场,电能计量芯片的霸主是ADI,另有奥地利微电子、Cirrus Logic、SAMES、TDK等厂商,也有上海贝岭、珠海炬力、杭州士兰、复旦微电子等本土IC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ADI宣布收购Domosys公司的PowerBUS RHINO电力线通信技术,以及所有的相关专利、硬件和软件,以扩展其针对电能计量应用的产品系列。ADI的这一举措为其在不断增长的AMI市场和其它要求利用现有线缆通信系统的市场中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将为其开拓电能计量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战略影响。
微控制器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富士通微电子在电表领域的目标市场是微控制器,应用涵盖单相电子式电表和单相/三相多功能电表,产品大多集中在三相多功能复费率电表和出口市场的单相电子式电表方面。该公司产品经理彭涛表示:“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表新标准的执行将会给富士通微电子带来新的机会,新规范预计将对电能表的电源管理、存储容量、控制管脚,以及通讯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彭涛介绍说,目前富士通微电子拥有多个系列的微控制产品。对于简单电子式单相电表有低管脚的MB95F200系列产品;对于单相多功能电表也有FFMC-8FX系列符合市场需求,包括不带LCD控制和带LCD控制的多个系列产品;对于三相多功能电表,富士通主推FFMC-16LX产品;同时富士通将在2009年底推出新产品MB95F310系列,将为单相多功能电表客户带来更好的性价比。
新规范也预计对于电能表的微控制器在可靠性、使用寿命、低功耗,以及智能通讯抄表功能上会有新的要求。富士通微电子的策略是持续为客户提供性能更强、功耗更低和更多集成外设的微控制器。
“不可否认的是,集成计量芯片、微控制器、LCD显示,以及实时时钟的单芯片方案将是电能表最终发展的方向,但是对于国内市场,未来几年内主流仍然是计量芯片和微控制器分立的方案。”彭涛分析说,“在未来一年内,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微控制器将集成模拟比较器、模拟运算放大器和12位ADC和更多段位LCD驱动。作为产品长期规划,富士通微电子在未来也将会推出单相电表和三相电表的单芯片方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