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三网融合受挫智能电网锋芒剑指四网融合

三网融合受挫智能电网锋芒剑指四网融合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三网融合”是一个网络推进的过程,从一网、二网、三网、四网再到N网融合。近年来,通过电信业重组,我国实现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的融合,完成了“一网融合”。而随着3G牌照发放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二网融合”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开展,重点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的双向进入。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业务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地提出了业务综合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三网融合”实现后,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提供电视节目,还可以提供互联网和语音通信业务。对于互联网和电信网络而言,也可以更好地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分享广播电视网丰富的节目资源。

  从产业政策和管制政策角度看,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末先后放松对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管制,消除了双向进入的法律壁垒。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同时参与融合业务的竞争,使得相关市场获得迅速发展。

  可以说,电信、互联网以及广电这三大信息产业的“三网融合”,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实现三网融合

  在做智能电网概念的初期,国家电网曾经提出四网融合的概念,即在铺设入户电缆时使用光纤电缆,实现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和智能电网四网融合。但最终政府定调为三网融合,没有考虑智能电网,国家电网的电力光缆入户概念即变身为“在实施智能电网的同时,服务三网融合、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的战略。

  2010年7月,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在北京联合签署协议,双方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缆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主要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资源互补,开展光缆接入、宽带业务、融合业务、行业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国家电网在沈阳、重庆、吉林等地开展的电力光缆到户试点工程也争取到自来水、天然气等运营商的合作。

  基于电信网和互联网早已实现融合,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的合作,标志着智能电网和电信网、互联网将实现三网融合。

  目前,国家电网建设电力光缆到户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建成主干通信光缆近40万公里,微波近7万公里,载波线路26万公里,卫星站32颗,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负荷低压电缆。在北京、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批电力光缆到户智能小区示范工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力光缆接入互联网拨打数字电话,收看高清电视,并支持对空调电热水器电饭煲等智能家电的控制,实现了电、水、气三表综合应用。今年将在全国14~18个省进行推广,要求各地的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光缆到户。

  3月5日,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项目鉴定评审。项目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认为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表示,电力光缆到户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网信通公司将积极推进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融合已露端倪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祥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将变得愈来愈重要。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在和中国电信、互联网融合的同时,又加入了物联网的战略意图。

  国家电网开展物联网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已经很早了,2001年就有一个WSN(无线传感网络)在配电网的应用重大专项。目前在类似方面的项目大概有8~10项,如高压电力检测、智能用电、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无线抄表等方面,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和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李祥珍说:“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世界上最大、最为智能、信息感知最为全面的物联网。”

  除了在全国开展大批关于物联网的试点,国家电网还要完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要求2011年底以前完成主干系统,各省要部署完毕省级的主干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同时各省要完成整个用电采集工作。

  国家电网还通过采用数字化的一系列设备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并在全国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已经完成,同时在27个城市完成了72个充电站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络建设。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还将在全国电网公司开展ERP(企业资源规划)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届时要启动一个新的五年信息网络建设,旨在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上一个资讯]:RFID拯救食品信任危机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国电南自在江宁开建智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