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布
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
White Paper of Guangzhou Transport Development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
在成功举办“两个亚运”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广州交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门户型综合交通大格局已初具规模,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信息化管理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为广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客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达19%,道路资源难以满足机动车新增需求,带来一系列交通问题。为了全面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加快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落实“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发展理念,广州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我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市交委组织我所编制了《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拟通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系统化交通政策,积极推动广州交通科学发展。
《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在对我市交通全面摸查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及交通发展成就,从交通资源适应性角度分析目前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查摆与世界先进城市发展的差距,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重点针对城市对外及内部交通系统建设、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服务、智能交通及交通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及行动,进一步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有效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以交通发展有力支持城市发展。
目录
第一篇 家底篇 1
第一章 对外交通资源 2
第二章 市内交通资源 3
第三章 机动化发展状况 4
第四章 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4
第五章 交通运行及环境状况 5
第二篇 问题篇 7
第六章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第三篇 目标篇 10
第七章 发展战略与目标 11
第一节 发展战略 11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1
第四篇 措施篇 15
第八章 加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力度 16
第一节 加强空港建设 16
第二节 推进海港发展 16
第三节 提升铁路辐射 17
第四节 完善公路网络 17
第五节 构建客货运输枢纽体系 18
第六节 升级城市道路网络 18
第七节 加快公共交通建设 19
第八节 优化停车设施建设 20
第九节 完善慢行及其他道路辅助设施 20
第九章 提升交通运行服务 21
第一节 增强城际交通服务 21
第二节 提高公交服务品质 21
第三节 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22
第四节 营造优质交通出行环境 23
第十章 加强交通管理水平 23
第一节 加强城区规划控制 23
第二节 加强交通综合治理 24
第三节 优化道路交通组织 25
第四节 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 25
第十一章 积极推行需求调控措施 26
第一节 引导中小客车发展和使用 26
第二节 优化货车交通管制措施 26
第三节 试行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26
第四节 引导市民科学出行 27
第一篇 家底篇
第一章 对外交通资源
第1条 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国国内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航站楼6个指廊以及2条跑道投入运营。至2011年末,已开通国际航线103条,基本覆盖世界各大洲主要城市,国内航线120条 ,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城市。
第2条 广州铁路枢纽是全国四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现已形成衔接京广、广深、广茂、武广高速、广珠城际以及广深港专线六大干线的双人字形枢纽,以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为主,广州北站为辅的“三主一辅”的客运枢纽和7个枢纽货运站的格局。至2011年末,广州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8公里 。
第3条 广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现已形成以南沙港区为龙头,以新沙、黄埔等港区为辅助的广州港发展新格局,并成为全球首批国际卫生港口和国家保税港区。至2011年末,广州港拥有万吨以上泊位65个 ,出海航道约153公里,其它航道约167公里 。
第4条 至201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9015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所有行政村和3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了通水泥路。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17公里 ,形成了“环+放射”状高等级路网体系,基本覆盖了我市各行政区域(含县级市),并有效连通周边城市。
第二章 市内交通资源
第5条 至2011年末,市区(十区)城市道路总里程达7072公里,道路总面积约10032万平方米 。
第6条 至2011年末,全市已开通城市轨道1-5、8号线、珠江新城APM线及广佛线共8条线路,通车总里程达236公里(含广佛线佛山段) ,运营车辆数239列。
第7条 至2011年末,全市公交线路约850条,线网总长度14574公里 ,其中新七区674条。市区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约202公里(包含中山大道BRT) 。水上客运航线13条(其中轮渡线10条,水巴1条,车渡线2条),总航程约16公里,配船总数29艘 。
第8条 至2011年末,全市共有路外停车场3153个,泊位约49.4万个;露天临时停车泊位7.0万个泊位;路边停车泊位2.9万个 。加上非营业性泊位,全市停车泊位总数约80万个。
第三章 机动化发展状况
第9条 至2011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32.5万辆,其中小客车157.3万辆 。
第10条 至2011年末,全市公共汽电车保有量达11744辆 ,其中新七区10019辆,三区两市1725辆 。
第11条 至2011年末,全市出租车达19294辆 ,其中,新七区17671辆;三区两市1623辆。
第12条 至2011年末,全市摩托车累计45.4万辆 ,较上年53.5万辆,降幅约15%。近7年广州市摩托车数量持续下降。
第13条 至2011年末,全市各类型货车总量约为24.1万辆 ,约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10%。
第四章 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第14条 2011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504.4万人次,国内排名第二;铁路客运量为10487万人次,公路客运量51107万人次 ,居国内领先水平。
第15条 2011年白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18万吨 ,位居国内第三。广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48亿吨和1442.1万标箱 ,均位居国内第四,分别居世界第六和第七位。铁路货运量为6464万吨,公路货运量为45448万吨 ,公路货运依然是对外货运输的主体。
第16条 2011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50.2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16.4亿人次,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5.3亿人次,出租车客运量8.3亿人次 ,水上公交客运量0.2亿人次 。
第17条 2011年市区个体机动交通出行比例较去年的40%持平,市区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比例基本维持在6:4的水平 。近5年广州市区个体交通机动化出行比例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第五章 交通运行及环境状况
第18条 2011年核心区晚高峰广州道路全网平均车速约24.1公里/小时,主次干道平均车速22.9公里/小时,其中平均车速低于20公里/小时的主干道占27% ,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天河核心区和城区主要进出通道。核心区内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或交叉口约120个,由点到面蔓延。
第19条 2011年城市轨道日均客运量449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达到660万人次 ,全网客流密度约1.90万人次/公里,高于北京的1.60和上海的1.27,居全国最高。一、二、三、五号线在高峰期间客流需求较大,运力相对不足,车厢比较拥挤。
第20条 中心城区公交车晚高峰的运行速度为17公里/小时 (其中BRT通道运营车速达到25公里/小时 ),BRT通道开通之后,沿线的公交运行服务比之以前改善显著。
第21条 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量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压力越来越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广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已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心城区机动车排放PM2.5占大气总量的比例高达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