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改变珠三角未来——广东打造"云幸福平台"
新华网广州3月16日电(记者蔡国兆、彭勇)“珠三角是一朵‘云’。”16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对新华社记者说。
这个奇幻的比喻在某个侧面反映了珠三角的现状,同时也勾勒出它不远的未来。南粤大地,正依托现代科技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云基础 打造“城市第五基础设施”
以前,网络是电缆线交织而成的路网,现在,网络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2009年5月13日对广东的移动通信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广东省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投资800亿元与广东省政府实施“无线城市全覆盖工程”“信息化田园工程”等10项工程。
2009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江门、中山试点“无线城市”建设,2010年,全面推进在广东21个地市展开。
短短几年时间,广东移动和其他运营商一起,在珠三角编织了一张铺天盖地的无线设施网。目前,广东已开通WLAN热点1万多个,无线接入点10万个,用户超过200万,EDGE网络达到城镇人口100%覆盖。
在此基础上,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开始接入。比如,广州出行千里眼、深圳智能交通、湛江会务通、珠海惠生活、中山无址办公等。一部手机可以预约医院挂号,还能当“钱包”小额支付,可以购买电影票、订购付费电视、查询实时路况信息,甚至成为电子政务、网络问政的平台。
徐龙说,无线城市具有“小型化、便捷化、移动化、云计算化”等特点,是水、电、暖、燃气以外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截至2010年底,仅广东移动的无线城市业务服务累计人数就已超过120万,访问量达1411万次。广东的珠三角已经成为“无线城市群”,其他地市的应用也已陆续展开。
云平台 在手上感受幸福
“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价值和着力点是涉及百姓民生的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应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
“医讯通”是无线城市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典型。记者了解到,广东的这个平台已经覆盖11个地市,接入122家医院。这意味着,通过云计算技术,122家医院的医疗资源被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系统上进行分配,只要是开通了“医讯通”,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短信、WAP和语音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实名预约挂号。
“手机预约说几点去就几点去,省去了漫长的排队过程。”东莞市民王晓云现在已经很习惯用手机预约挂号。目前,全广东已有286万人次受益于“医讯通”,仅在东莞已有200多万人使用“医讯通”就医。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在广东,网络应用业务正越来越多地基于云技术。因此有关专家认为,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集纳各种小云服务平台的“大云”。
据介绍,截至2010年底,仅广东移动接入无线城市业务就有1464项,商家过7000户。在珠三角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云服务”中,老百姓真实地感到了便捷、公开、公正。各地政府也纷纷以网络云平台服务为抓手打造“幸福广东”。
在城市,珠三角已经通过无线城市门户网站接入了大部分政府资源,一般的查询、办事、缴费、政民互动等事务均能在手机上实现。在一些区域,集身份识别、公共交通、特约商户小额支付、票务预订、亲情汇款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手机卡也已经出现,老百姓办事更为方便。
在乡村,村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关注化肥的价格变化,也可通过“无线城市”平台跟城里的店家议价、订货,村里的孩子不用长途跋涉,只需登陆网上电影院、数字图书馆就可以体验城市里的时尚文娱生活。
32岁的佛山市民张建说,网络无处不在,现在的感觉是,似乎只要有一部手机,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在广东,基于无线城市的‘云民生服务’正在推动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幸福广东’建设。”汪一洋说。
云未来 科技创新生活
“无线城市是一个‘大云’,我们希望是,伸手到云端,什么都能‘够’下来。”徐龙这样憧憬无线城市的未来。
但在实现这个美好未来的路途中,还存在很多障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珠三角民生云平台还比较分散,各个云平台间相互隔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紧密的联系。
“真正便利的云平台应该是一体化的平台。要有一个大框架把各个不同城市、各个不同部门的云平台连接在一起。”徐龙说。
在徐龙看来,这个将所有“小云”真正融合为“大云”的框架是“市民网页”。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建议各级政府主导推动,为社会公众建立一个集个人信息、社交网络互动、公共事务办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网页”,借此打造基于云技术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他说,“市民网页”实际上是一个“前台”。通过在主页上搭建的各种导航与应用功能,汇集“网上办理、并联审批、电子监察”等功能,“市民网页”将成为社会公共事务办理的“统一门户”。在这个网上“公共服务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生育、户籍、婚姻、纳税、社保、金融等众多公共服务“货品”,居民可以在上面自主订制各类社会公共服务项目。
“进了果园,伸手能够摘到苹果。将来,除了摘到苹果外,还可以有鱼、有肉,有一切。随时随地、随需而变,这是云服务的本质。”一位云计算专家这样说。
办个计生证,市民要带上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复印件等一大堆资料,还必须先到用人单位、居委会开证明,再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在未来,这类繁琐、令人疲惫的奔忙将不复存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动下手指。
徐龙说,未来5年,广东移动将投入100亿元,实现珠三角城市无线宽带的100%覆盖,逐步实现商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城市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建立一个覆盖全省、面向大众、服务民生的“云幸福平台”。
“云”,改变珠三角。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它的触角还将向全省乃至全国延伸。(完)
这个奇幻的比喻在某个侧面反映了珠三角的现状,同时也勾勒出它不远的未来。南粤大地,正依托现代科技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云基础 打造“城市第五基础设施”
以前,网络是电缆线交织而成的路网,现在,网络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2009年5月13日对广东的移动通信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广东省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投资800亿元与广东省政府实施“无线城市全覆盖工程”“信息化田园工程”等10项工程。
2009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江门、中山试点“无线城市”建设,2010年,全面推进在广东21个地市展开。
短短几年时间,广东移动和其他运营商一起,在珠三角编织了一张铺天盖地的无线设施网。目前,广东已开通WLAN热点1万多个,无线接入点10万个,用户超过200万,EDGE网络达到城镇人口100%覆盖。
在此基础上,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开始接入。比如,广州出行千里眼、深圳智能交通、湛江会务通、珠海惠生活、中山无址办公等。一部手机可以预约医院挂号,还能当“钱包”小额支付,可以购买电影票、订购付费电视、查询实时路况信息,甚至成为电子政务、网络问政的平台。
徐龙说,无线城市具有“小型化、便捷化、移动化、云计算化”等特点,是水、电、暖、燃气以外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截至2010年底,仅广东移动的无线城市业务服务累计人数就已超过120万,访问量达1411万次。广东的珠三角已经成为“无线城市群”,其他地市的应用也已陆续展开。
云平台 在手上感受幸福
“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价值和着力点是涉及百姓民生的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应用。”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说。
“医讯通”是无线城市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典型。记者了解到,广东的这个平台已经覆盖11个地市,接入122家医院。这意味着,通过云计算技术,122家医院的医疗资源被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系统上进行分配,只要是开通了“医讯通”,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短信、WAP和语音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实名预约挂号。
“手机预约说几点去就几点去,省去了漫长的排队过程。”东莞市民王晓云现在已经很习惯用手机预约挂号。目前,全广东已有286万人次受益于“医讯通”,仅在东莞已有200多万人使用“医讯通”就医。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在广东,网络应用业务正越来越多地基于云技术。因此有关专家认为,珠三角无线城市群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集纳各种小云服务平台的“大云”。
据介绍,截至2010年底,仅广东移动接入无线城市业务就有1464项,商家过7000户。在珠三角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云服务”中,老百姓真实地感到了便捷、公开、公正。各地政府也纷纷以网络云平台服务为抓手打造“幸福广东”。
在城市,珠三角已经通过无线城市门户网站接入了大部分政府资源,一般的查询、办事、缴费、政民互动等事务均能在手机上实现。在一些区域,集身份识别、公共交通、特约商户小额支付、票务预订、亲情汇款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手机卡也已经出现,老百姓办事更为方便。
在乡村,村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关注化肥的价格变化,也可通过“无线城市”平台跟城里的店家议价、订货,村里的孩子不用长途跋涉,只需登陆网上电影院、数字图书馆就可以体验城市里的时尚文娱生活。
32岁的佛山市民张建说,网络无处不在,现在的感觉是,似乎只要有一部手机,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在广东,基于无线城市的‘云民生服务’正在推动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幸福广东’建设。”汪一洋说。
云未来 科技创新生活
“无线城市是一个‘大云’,我们希望是,伸手到云端,什么都能‘够’下来。”徐龙这样憧憬无线城市的未来。
但在实现这个美好未来的路途中,还存在很多障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珠三角民生云平台还比较分散,各个云平台间相互隔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紧密的联系。
“真正便利的云平台应该是一体化的平台。要有一个大框架把各个不同城市、各个不同部门的云平台连接在一起。”徐龙说。
在徐龙看来,这个将所有“小云”真正融合为“大云”的框架是“市民网页”。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建议各级政府主导推动,为社会公众建立一个集个人信息、社交网络互动、公共事务办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网页”,借此打造基于云技术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他说,“市民网页”实际上是一个“前台”。通过在主页上搭建的各种导航与应用功能,汇集“网上办理、并联审批、电子监察”等功能,“市民网页”将成为社会公共事务办理的“统一门户”。在这个网上“公共服务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生育、户籍、婚姻、纳税、社保、金融等众多公共服务“货品”,居民可以在上面自主订制各类社会公共服务项目。
“进了果园,伸手能够摘到苹果。将来,除了摘到苹果外,还可以有鱼、有肉,有一切。随时随地、随需而变,这是云服务的本质。”一位云计算专家这样说。
办个计生证,市民要带上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复印件等一大堆资料,还必须先到用人单位、居委会开证明,再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在未来,这类繁琐、令人疲惫的奔忙将不复存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动下手指。
徐龙说,未来5年,广东移动将投入100亿元,实现珠三角城市无线宽带的100%覆盖,逐步实现商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城市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建立一个覆盖全省、面向大众、服务民生的“云幸福平台”。
“云”,改变珠三角。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它的触角还将向全省乃至全国延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