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物联网将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物联网将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不仅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更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

11月6日,年近七旬的邬贺铨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物联网将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记者:物联网是个热词,各地竞相发展这一产业,但感觉却与生活很远,您怎么看?

邬贺铨:物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外,产房里新生儿被抱错的事时有发生,结果这个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婴儿和母亲手上各绑定一个装置,一旦母亲和护士外的其他人抱婴儿就会自动报警,大大减少了差错发生率。

“看病难”其实集中在好医院。上海闸北区进行了一项创新,将一流的医疗设备配置到社区医院,其先进程度与三甲医院无异。剩下的差距就是医生水平,怎么弥补?靠物联网。病人在社区医院做检查,检查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传递到三甲医院,由大医院的医生把关检查结果,至少三分之二的病患被留在社区,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凸显。借助物联网技术,年轻人上班时就能看到老人、孩子在家的情况。此外,在食品安全、环保、智能交通等领域,物联网大有作为,它扮演着服务业的角色,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记者:对企业发展有无实际益处呢?

邬贺铨: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其应用不局限于工业,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安防、交通、医疗等行业,带给企业看得见的实惠。比如,在国家推行阶梯电价后,智能电表显得更为重要。依靠智能电表,企业能实时判断用电高峰是否到来,从而错峰用电,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传统电表望尘莫及的。

物联网回归理性有利良性发展

记者:有人将2010年视作物联网产业元年,那年各地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但这两年产业为何并未做到想象中的规模?

邬贺铨:物联网在2009年才被广泛关注,经历了一阵狂欢阶段,特征就是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行业热、股市比市场热,炒作概念成分很重,普遍以为加个传感器就是物联网了。加之产业边界不清晰,缺乏统一标准,发展之初就显得不健康不正常。欧盟提出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后,国内企业也渐渐趋于理性,回归正常发展。国务院即将就物联网健康发展出台意见,相信有关措施会更加有利于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记者:产业发展的同时,一些法律空白点开始出现,譬如隐私保护等,您怎么看?

邬贺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怎样保护使用者隐私安全成为新的课题。现在很多医院都在使用电子病历,从某种意义来讲,它能帮助医生快捷地了解患者的病史,但如果有些信息不加以保护,会影响到隐私安全。还有,一些监控录像拍摄的画面或许也与被拍摄者的隐私有关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这需要依靠法律来保障。

[上一个资讯]:10家企业28.5亿元投向成都...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昨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