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国内首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在福州登陆

国内首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在福州登陆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掏出自己的智能手机,“咔”一声轻响,福建省福州市民王剑凌把违法占道的一辆私家车照片拍了下来。接下来他的举动全国只有福州市民才能办到:打开手机上一个名为“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的应用软件,进入“我的声音”界面,迅速把图片上传到其中的“我的微观”功能。很快,王剑凌就得到了福州市便民服务呼叫中心12345平台发出的“发布已完成”的回复。同时,通过位置服务功能,平台后台已经获知这张图片的拍摄地点。

  12月上旬,国内首例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由福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与传统的市民卡工程相比,它被称为智慧城市的升级版。这个平台的后台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热门信息技术,前端是电脑、智能终端、有线电视等各种渠道,内容则是向福州市民提供的社会服务资源,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便民服务及网络信息服务。同时,还有热线电话、社区服务站,帮助不会用手机和电脑的老人使用。

  “只要会说话,就能够享受城市服务。”平台建设方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说,“这是一个"让政府围着老百姓转"的系统。”

  1以“我”为中心

  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按个人真实需求逻辑进行分类,无需再为政府各部门职能分工和复杂的办事流程苦恼

  福州市民要拥有“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十分简单,只要登录智慧福州网,点击下载这个平台到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上,经过实名验证,就可随时随地使用。

  “这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服务平台,”郭为说,它的特点在于:全部按个人的真实需求的逻辑进行分类,无需再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能分工和复杂的办事流程而苦恼。

  平台一共有4个分类,分别是“我的政府”、“我的生活”、“我的支付”和“我的声音”。“我的政府”包含了三个内容:政务资讯、办事导航、政民互动。“我的生活”中,则可以查询到购物、家政、旅游等生活服务信息。“我的支付”目前有三个内容:能源账单、基础账单、交通账单,可以便捷地支付生活中的各类费用。

  “我的声音”包括有调查天地、咨询投诉、微观等功能。最具特色的是类似微博功能的“微观”,可以将城市里的好人好事或不文明现象随时拍下照片上传。

  在“微观”出现之前,政府与市民之间只有信访这样一个正式的信息面对面通道,而“微观”不仅能像论坛、微博等网络应用成为市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且具备更强的互动式交流。

  在服务平台另一端,政府将根据获取的海量真实的城市运行数据,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从而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大量的违章事件图片上传,政府部门可能无法处理每一件事情。但通过市民反映情况的“打点地图”功能,也就是在地图中将市民呈报事件分类呈现,形成分布图,就能够快速了解问题的分布趋势和严重性,确定处理工作的先后次序。并可根据统计数据,设计出预测性的城市管理措施,消除各类隐患。

  “这种"数据挖掘"的成果只是平台展现出的小小智慧之一。”郭为说。

  2像城市服务软件商店

  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不断集成各种各样的专项服务,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

  “福州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次重要实践。”福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大强介绍说,新开通的这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能够实现与线下的便民服务呼叫中心12345的紧密结合,从而更快、更迅捷地跟踪与处理市民反馈。

  福州市政府机关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可以分析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能够搭建一个涵盖政府公信力、市民诚信、企业商户诚信的完整的诚信体系,促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如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从用户角度看,这个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就像一个城市服务的软件商店,它集成了各种各样的包括政府在内的专项服务,是一个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信、邮件和可视化通信手段的一体化互动平台。

  神州数码首席执行官林杨说,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各政府服务机构可以动态加载本部门提供的市民服务,而IT企业和传统企业也都有机会借互联网方式向市民提供服务或产品。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这个服务平台如同整个城市管理的一个操作系统级平台,超越了现在围绕一个局部的信息化建设的思维,不是解决一个单一的智能交通、智能医疗问题,是从服务老百姓角度出发,是一个统一的界面。”林杨说。

  目前的福州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中,“我的政府”中有466个服务,“我的生活”有上万个供应商,“我的支付”中支付手段有望达到上百种。只要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平台,将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愿意把产品放到平台上。不断加载的服务,将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将推动城市管理的系统化和智慧化。

  3核心是信息融合

  智慧城市既要破除条块的信息分割,又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还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当城市建筑坍塌,多大范围内能够动员多少的应急能力,地下有多少电缆和天然气管道需要避开,如果决策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综合了解这些信息,将极大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这是智慧城市发挥的最简单效用的例子。

  据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一线城市和超过半数以上的二线城市都已经提出或正在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满足信息时代公众数字化生活的新需要和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要求。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新鲜事物,全球范围内都处于探索阶段。”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说,“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来说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为城市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城市最终要服务于所有的市民、服务于所有的民众,这才最有价值。”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宏认为,否则,即便用最高新、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用最快的计算机、最炫的界面打造出来,都没有价值。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设,既要破除条块的信息分割,又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还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信息的融合。”郭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数据融合、应用融合、协同办公,政府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提供开放的数据,这是目前智慧城市服务落地最难的问题。

  “数据孤岛、信息孤岛,甚至智慧孤岛……融合化、开放共享性的策略制定一定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层面解决。”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吕本富说。

  林杨想象说,有一天,人们可以像使用水和电一样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那就是真正的智慧城市时代的到来。
[上一个资讯]:莱西市供电公司短距离无线...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电信投15亿建智慧郴州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