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安防产业市场空间
重大突发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各国都高度重视安保工作,安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根据国际奥委会提供的信息,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投入安保经费 8250万美元,2000 年悉尼奥运会安保经费猛增至 1.98 亿美元,2002 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因“911”的影响安保费用追加至 4.9 亿美元。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安保经费申报时只有 1.22 亿美元,“911”之后,组委会多次追加安防费用,最终总计高达 18 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安防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获批:据规划“十二五”末将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 年总产值达到5000 亿元,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
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安防应用已从传统的公共场所、要害部位、行业用户、企业用户等,逐步扩大至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家居安全等领域。“十一五”期间,平安城市在一些城市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试点城市北京、深圳、上海等破案率和公众安全感都有大幅提高。从各地投资规划来看,十二五期间,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安防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安防业务快速增长的新蓝海。如重庆一次性投资170 亿建设安防体系、辽宁投入100 亿以上。“平安农村”建设也将在全国各省遍地开花,如湖北省公安厅要求2012 年全省100%的镇完成视频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农村技防覆盖率达到100%。另外,民用市场还远未爆发,民用市场主要为社区安防、楼宇对讲、出入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等。2010 年我国民用安防市场接近140 亿元,仅占安防市场总产值的6%,而美国作为国际领先的安防市场,民用市场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也在10%左右。我国人均安防产品的支出更是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英国的1/9 和美国的1/7,与韩国等也有很大的差距,为韩国的1/5,未来民用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投资机会方面主要从平安智慧城市、行业应用、民用市场几个纬度来挖掘安防产业的市场潜力。国内成功进入前端摄像头市场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在安防运营业务进行了长远布局值得重点跟踪。高德红外作为军工电子企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没有行业内其他公司那么显著,公司还承担着红外成像、红外制导等领域“军队信息化”的研发使命。其他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如英飞拓、银江股份、赛维智能、启明信息、安居宝、宁波GQY等也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