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华虹“芯”,引领中国创造的潮头

华虹“芯”,引领中国创造的潮头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编者按语:

    “我们拥有领先的配置、自主设计的产品、明确的合作伙伴和清晰的商务计划。我们将来目标是将芯片产品打入欧洲市场,让所有的欧洲电信及银行能认可我们。那时,我们才算真正做大。”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荣信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个专业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和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子公司,是中国“909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虹设计一直以低调的心态承担着诸多重大国家项目。“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去想太多”这句朴实的话语已成为华虹人的座右铭。时刻准备着,厚积而薄发则是媒体人对于华虹设计的中肯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华虹设计,走近她的舵手李荣信先生,以此领悟华虹设计的创新精神与品质。
 

 


    CTS: 2009年国内行业风云际会,从年初的Mifare1被破解到3G的正式投放,更多的目光聚焦于芯片厂商,芯片的安全与升级被提上日程,对芯片厂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上海华虹在短短半年时间推出一系列创新型芯片产品更加值得关注。贵公司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是如何抓住机遇的?成功的核心是什么?贵公司的创新理念是什么?

    李总:

    Mifare1算法被攻破、3G时代到来、金融危机,这些对中国本土智能卡芯片公司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华虹设计做出了快速积极的应对。2009 年,华虹设计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比如针对Mifare1的安全隐患,在通用芯片市场推出集成了国家自主安全算法(128bits SM7)的RFID芯片SHC1112(SSX0904)。针对城市公交领域,推出了非接触CPU卡芯片SHC1108,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公交一卡通公司可在两种非接触式CPU卡应用方案中进行选择:对于还未开展公交IC卡业务的地市,或者虽已开展公交IC卡业务,但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机具升级改造的地市,可以直接选择标准的非接触式CPU卡应用方案。该方案能为业主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更便捷的享受非接触式CPU卡带来的优势。而对于已经使用逻辑加密卡,并需要较长升级过渡期的城市,则可以采用带有逻辑接口的非接触式CPU卡来完成公交IC卡系统的平滑过渡。这种改造方案充分考虑到系统升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能够大大降低一卡通公司进行系统改造的成本和难度。2009年, SHC1108在公交领域已成功应用在上海、西安、山东、青岛、连云港、抚顺、贵阳等公交一卡通项目。2010年年初将在无锡和嘉兴两个城市实现应用,昆山和合肥也在我们规划之内。

    我们能获得这些业绩,应该有3个方面因素。第一,我们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和市场环境有足够的估计,并能快速积极的做出应对。第二,我们致力于开发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并集成国家自主安全算法,确保芯片的高安全性,避免受到外界攻击,比如在2009年底在广东省居住证项目竞标中,华虹公司提出了高安全 SM1密钥系统解决方案,主导了项目技术路线的确定,并以第一名中标居住证IC卡芯片。第三,我们善于整合优势产品,最大程度的拓展应用。比如在无锡、江阴、嘉兴、昆山市民卡项目中,我们采用了非接CPU SHC1108和社保SHC1216两颗华虹芯,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公交、社保芯片的供应商。

    对于芯片公司,创新之根本是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创新,这需要长期累积。在无源非接这个产品系列华虹设计积累了十多年的技术和经验。针对新需要设计一款新产品,我们都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增加不断增加和改进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水平。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十年磨一剑。目前,产品100%的电路和技术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来做,包括技术、标准、芯片内部加密算法、模拟通信技术等。比如非接触CPU卡芯片SHC1108这款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软件系统架构是开放式的,客户可以根据我们的软件架构体系自己来做应用,满足不同需求。以前我们的程序是被固化的,应用是锁定的,只适应于单一应用。软件系统的开放是本质性的变化,要求我们的硬件和软件的架构都需要重构。往平台化方向走,为客户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使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CTS: 据国际行业机构分析,SIM卡容量有望在2010年实现9%的增长。随着NFC和M2M的出现,中国移动支付商务模式的逐步完善,您如何看待手机支付市场在2010年的发展?请您谈下贵公司SWP SIM解决方案对中国手机支付产业的影响?

    李总:

    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手机移动支付市场: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1.5亿信用卡用户,以及数量庞大的一卡通用户,随着3G时代的演进,这些用户将从传统的现金或信用卡支付转向全新的非接触式手机移动支付。2010年,手机支付市场应该会稳步发展,更趋成熟。

    目前市场认可度最高的非接触式手机移动支付方案有两种:SWP单线协议方案与2.4GRF SIM解决方案。华虹设计针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出可同时支持SWP单线协议方案与13.56M & 2.4G双频解决方案的智能CPU卡芯片SHC1228。

    SWP是一种全新的单线通信协议,用以支持最新的NFC移动支付架构。通过SWP接口与非接触前端芯片CLF连接,可实现安全、快捷、时尚非接触式应用。华虹设计有着10多年在无线射频、信息安全、电信智能卡领域的丰富设计经验,以及对SWP/HCI标准、EMV及PBOC等规范的深入研究,SHC1228可与国内外各品牌手机兼容,广泛应用于公交交通、手机银行、商品消费、移动广告等多个领域。目前,华虹设计已先后与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等国内各大移动网络运营商和银行机构,开展了技术合作及项目试点运行。

    CTS: 目前银行为拓展增值应用于各地一卡通公司合作推出一系列 “金融IC卡”,这也是未来市场发展应用的一个趋势,贵公司一直站在市场的潮头,请您介绍下在金融IC卡芯片方面是否会有相关的创新设计及应用?

    李总:

    我们的金融IC卡芯片尚在研发阶段,预计上半年会有样品出来。这是一款高端芯片产品,芯片配置水平不会亚于海外同类产品。我们拥有领先的配置,自主设计的产品,明确的合作伙伴,清晰的商务计划。并以国际认可的安全体系为目标设定我们的产品安全级别。

    CTS: 那么上海华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都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呢?

    李总:

    首先,我们的市场战略是先看市场应用,再看技术本身。了解客户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应用,明确哪些市场应用是我们能力所及的,我们所提供的哪个类型的服务能够打动他。一句话,我们时刻准备着,应市场需求而动,适客户需求而变。

    其次我们与国际一直保持两种渠道的接触:一方面是标准组织,我们是较早加入NFC论坛的中国公司,选择核心论坛很关键。比如我们做电子护照,必须与 ICAO保持接触,时刻了解兼容性测试、规范更新等。另一方面和最新应用及最新发展趋势保持接触,为将来做准备。我们在预研方面投入力度很大,这要求我们与市场贴近,把握未来技术方向走势。观察这个趋势需要多年研究和实践,通过与外界沟通分析,加上自己对技术的实际理解,只有站在国际视角的高度,我们的努力才会更接近目标。

    CTS: 在今年的巴黎卡展中,电子护照生产商及经销商异军突起,2010电子护照和电子证件计划为强大的政府行业生态系统铺平了道路,将掀起一股新的热潮。请您介绍下贵公司在高安全级别的电子护照领域有哪些新的应用与突破?面对这一新的热潮,上海华虹在2010年又有怎样的规划呢?

    李总:

    电子护照是国际民航组织推动的机读旅行证件,其融合了电子射频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信息保密与安全等高新技术,能有效解决防伪问题,提高通关效率。

    生物识别系统是一个体系,包括采集,信息录入,检索,识别几个阶段,不是靠某一个芯片单独完成。芯片具备两大功能:一是把信息通过合理的算法压缩到它可以使用的规范,保留有用信息;二是通过信息还原,到识别阶段,再进行信息采集,对照分析。这两步芯片可以独立完成。指纹的核心算法对CPU的要求教高,需要较大容量的存储器。

    华虹设计研发的电子护照芯片SHC1124 基于32位CPU,达到EAL4+安全级别,并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 DOC9303标准,满足3秒通关要求,是目前较高技术要求的非接触芯片。目前SHC1124已进入芯片考核阶段。

同时我们还推出相关解决方案,方案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范,通过内置照片、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可满足电子护照、专用证件等对防伪、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应用。 

    CTS: 目前国内芯片厂商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技术层面即芯片硬件和软件升级。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知识产权。无论GP还是Java本土厂商的参与度都非常低,在 IP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您如何看待中国本土的技术标准与GP等国际标准的衔接,妥善处理专利上所面临的挑战?上海华虹创新产品在专利保护是否遇到了挑战?对此采取了哪些策略,是否取得成效?

    李总:

    “自主知识产权是形成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华虹设计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智能卡芯片,非常注重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10多年来,华虹设计在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专利申请163件,其中发明140件、实用新型23件,共获专利授权52件,在智能卡领域,特别是国家安全加密算法领域,华虹设计先后在电子护照、世博会安全芯片、加密算法、NFC手机支付芯片等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申请了诸多的外围专利。此外,公司将积极向境外申请专利,以专利申请先行,拓展境外市场。

    版权方面:截至到2009年底,华虹设计拥有自主的软件版权 5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15 项。

    商标方面:华虹设计已注册商标2件,其中公司级商标1件,产品商标1件。2009年3月,华虹LOGO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2009年4月,华虹入围 “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今后,我们将以申请其他重要产品商标、外围商标和争创驰名商标为主。

    CTS: 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电子门票芯片供应商,华虹电子芯片在门票中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您对RFID芯片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有什么看法?上海华虹芯片技术在票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对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总:

    华虹设计从1999年上海公共交通卡使用的非接触式卡开始,到2008年承接整个世博会门票芯片项目,见证了中国IC卡芯片和电子标签芯片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8年中国RFID芯片市场发生了一些重大、有实质性突破的进展。最重要的代表事件是:由中国政府承办的两个最具国际重大影响力的项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均采用了RFID技术的门票。这是推动中国RFID产业发展具有导向性的重要事件,预示今后以电子标签技术为主导的电子门票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应用。此应用将覆盖展会、旅游风景点门票、铁路车票等多种领域和行业。这一趋势不仅会对中国RFID发展产生巨大、可持续的推动力,而且会带来 RFID发展新机遇。

    世博会门票的特殊性对芯片供应商是一次考验。首先,世博会门票有几千万的使用量;其二,用户保存门票的时间长,最长超过一年,门票保存技术将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新挑战。两年来华虹设计在世博会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研发,通过这样一个具有高复杂性的国家级项目的带动,华虹 RFID芯片设计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CTS: 华虹从纯粹的芯片提供商到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飞跃和提升,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提供公交、社保芯片的供应商。是哪些因素促使公司的转变与发展?贵公司有着怎样独到的市场战略眼光呢?

    李总:

    从1998年成立至今,华虹设计已成长发展了11年,产品线从最初的国内第一枚自主知识产权的公交卡芯片SHC1101和社保卡芯片SHC1201,发展到目前的三大产品线几十款产品(8bits-32bits CPU),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城市公交一卡通、社会保障,拓展到3G电信、移动支付、高端证件、数字多媒体等,并积累了国家二代身份证,北京奥运门票、上海世博门票等大型票证项目的丰富经验,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华虹设计已成为国内智能卡芯片领域产品线最全跨度最广的IC设计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提供公交、社保两颗芯片的供应商,芯片年出货量已超过3亿颗,是国内年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卡芯片供应商。此外公司连续9年蝉联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十强企业。

    在这11年中,华虹设计经历了初创的顺利、发展的瓶颈、转型的磨练,成功有波折,但一直致力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研发。随着智能卡芯片行业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转型为以芯片为基础专业服务为导向的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客户至上、创新精神已成为华虹设计企业文化的主旨。

    CTS: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请您和我们分享下华虹未来几年有怎样的发展规划,目标及企业发展的愿景什么?

    李总:

    “用心雕琢产品,用芯解决方案”这是我们2010年的新口号。未来几年,华虹设计还是会立足于芯片本身,为客户提供完整专业的解决方案。当前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成为国内TOP 1智能卡芯片供应商,2012年成为国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知名企业,我们的终极目标让华虹成为国际知名的智能卡芯片设计公司。未来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平台上与客户和同行交流。我们提倡的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登高而望远”,我们还有太多路要走,华虹人有信心向我们的终极目标挺进。

    今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在这里我借用一下世博口号,芯片让生活更美好,华虹让芯片更精彩。希望大家关注上海世博,关注华虹设计。谢谢。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大事记:(已经翻译过)

    2009年,华虹设计开发出首枚国家自主安全算法RFID芯片SHC1112(SSX0904),国家密码管理局在2009 “全国商用密码成果展”的门票和参展证中全部采用了该款芯片。

    2008年,华虹设计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子门票芯片唯一供应商,预计将发行8000万张电子门票。

    2007年,华虹设计研发出多款SIM卡芯片,在国内和全球市场上的销量达到2亿枚。

    2006年,华虹设计参与建设埃及食品补给卡项目,这是公司首次为国外市场提供芯片,标志着华虹芯片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2005年,华虹设计在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发起的“联想安全芯片生产项目”中正式中标,为华虹在可信计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空间。

    2004年,华虹设计成为国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专用芯片模块生产供应商,正式开始批量供货。

    2004年,华虹设计被批准为“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单位”。

    2003年,华虹设计的安全微控制器芯片通过认证,并成为国内第一款获得EAL4+认证的集成电路产品。

    2002年,华虹设计跻身2001年销售额过亿的五家集成电路企业之列,成为最年轻的年销售额上亿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1999年,开发成功国内首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芯片,成功应用于上海公交一卡通项目,并于2001年获得第三届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

    2008 SHHIC was honored as the only ticket chips supplier of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It is expected that about 80 million tickets will be issued.

    2007 SHHIC devoted several SIM card chips and issued over 200 million SIM card chips in domestic and global markets.

    2006 SHHIC participated in Egyptian Food Supplement Card Project, which marks SHHIC’s first trial in global market as an IC chip supplier.

    2005 SHHIC managed to bid for Lenovo Secure Chip Manufacturing Project, which enables SHHIC’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rusted computing field.

    2004 SHHIC was authorized as the chip supplier of China National ID Card Generation II.

    2004 SHHIC was entitled Commercial Cipher Product Manufacturer and Commercial Cipher Product Vendor.

    2003 SHHIC high security microcontroller chip was honored as the first certified EAL4+ chip in China.

    2002 SHHIC ranked one among the top five domestic IC enterprises with a turnover over hundred million and distinguished herself as the youngest IC design house of this kind in China.

    1999 SHHIC’s first contactless IC card chip with its own IP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hanghai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rd Project and awarded with the Golden Price of Shanghai 3r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Expo in 2001.

[上一个资讯]:东软6亿元设立海南软件园...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八达岭高速将增11条ETC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