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锡加速“起跑”
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对经济转型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一些与创新驱动有关的“无锡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十二五”期间,无锡将推动这些“元素”更好地转化为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大步迈向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采访中,无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化完善方案”,还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创新“土壤”的培育等观点,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一股冲劲:创新无锡,加速起跑!
优化环境,建设“创新之城”
【区域创新体系】
选择创新需求迫切、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基础较好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区域,探索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推进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
解读人:无锡市科技局局长吴建亮
进入“十二五”战略转型期,无锡要再创辉煌,需要以科技创新体系水平的提升来支撑新一轮的转型发展。《纲要》(草案)对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寄予厚望。谈及创新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硅谷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为什么硅谷总是能走在高科技产业前沿?”吴建亮认为,硅谷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重要因素,硅谷创新体系的要素包括:人才、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所、政府政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平台等。这些要素,无锡在“十一五”期间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比如R&D已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7%等。下一步,无锡要完善这些要素,并更充分地发挥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在政府层面,将完善支撑区域创新的“五个链条”来优化区域创新体系。一是产业链———培育领军型科技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人才链———加快引进、使用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包括领军型人才、专业人才以及技术工人等。三是资金链———加快建设具有无锡特色、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科技金融体系;特别要通过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加快科技型企业上市步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新产业领域等促进资本与高新技术更紧密融合。四是成果链———通过政产学研联盟等平台,推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更主动地参与到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中来,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加快汇集。五是环境链———提升“三创”载体、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优化软硬件环境,使无锡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新之城”。
在企业层面,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自身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吴建亮说,“十一五”期间,无锡科技创新实力大幅跃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全市现有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拥有的企业工程研发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后,市科技局将以更大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专项,使其发展更符合国家产业方向,并提升产业层次及产品水平。
让新兴产业成为产业体系主力军
【现代产业体系】
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建设,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重点建设南京软件和服务外包、苏州电子信息和纳米技术、无锡太阳能和物联网……等龙头带动型、创新驱动型和品牌推动型基地。
解读人:市发改委副主任苏益民
在新一轮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真正成为无锡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引领产业发展!”苏益民说,“十一五”期间,无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八大产业营销收入超过4100亿元,增幅超过28%,从全国、全省来看,这一发展态势实属强劲。
《纲要》(草案)对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提出了明确目标与方向。苏益民介绍说,无锡正在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目前无锡已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市云”概念。“城市云”与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启动,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逐步推动无锡迈向“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今年物联网产业主营收入将突破600亿元,增幅将从去年的16.9%一下子上升到64%。
苏益民说,无锡是全省唯一提出开展“服务业超越计划促进年”活动的城市。“十二五”期末,无锡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将达到49.5%,成为第一大产业,并由此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十二五”期间,无锡发展服务业一要抢占制高点,发展高端服务业;二要推动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纲要》(草案)对产业集聚给予了关注。据悉,无锡将全力打造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微电子、服务外包五个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全力建设生物、新材料与新型显示、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三个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销收入要达到12000亿元,用6年时间实现八大新兴产业规模“双倍增”目标。
让资源围绕创新转动
【创新环境培育】
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解读人: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蒋佳林 “建设经济强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无锡的视野要开阔,要把自身的转型发展放入全国大局、江苏大局中考量。”蒋佳林在解读《纲要》(草案)时认为,无锡在全省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更要在质量上发挥引领作用。要把无锡的发展放到大局中考量,放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大局中考量,精心把握产业方向,做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要做到创新驱动,就要让资源围绕创新转!”蒋佳林从“尚德经验”入手,对其发展的四大要素作了分析:需求补贴———德国等国政府对使用太阳能产品的用户实行补贴,同时在全球配置资源;研发动力———施正荣强烈的创业意识;产业化程度———技术与市场很接近;以及政府扶持。他认为,要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人们真正转变理念,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实现从“人找钱”到“钱找人”的转变。
人与钱的流动方向要转变,钱怎么花也要仔细考虑。曾有外地人士请他把脉当地的创新发展,他直言不讳:与其拿出几亿元造房子,不如拿出1亿元来引进优秀人才。与其花大把钱在硬件建设上,不如取出部分来用心营造“软环境”,如发展科技金融、补贴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潜力很大,但其市场往往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培育市场的过程中更需要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