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助力陕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近日,工信部发布《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互联网行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要持续提高。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4.5万亿元。相对于2015年18万亿元的目标,整个“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我国电子商务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规划》还提出,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发展为契机推动移动电子商务规模应用,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完善支付体系和诚信体系等支撑环境。
“十二五”期间,根据规划,陕西在信息化方面将实现六大目标,以打造数字陕西。在信息化发展中,陕西省确定了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的顶层设计路径,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让信息化全面为社会服务。据了解,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规划了全省共享集成基础性信息资源,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共享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蔡苏昌深入铜川华能电厂调研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据悉,陕西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581发展到2010年的0.70以上,与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这也为我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我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八项主要指标,有六项是超额完成,为“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蔡苏昌介绍说,目前,我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拥有3.8万个移动站,485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电话用户普及率也达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73%的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我们已经达到了38.3%,网民数已经是1429万人,位列西部第二。对于信息化,我省按国家工信部的安排,从农业、企业、政务、城市社会这四个方面在推进。在“十一五”期间,农村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相对城市和企业信息化,我们取得的成绩相对突出,通过4年时间,由省工信厅和农业厅、通信管理局、三大电信企业共同努力,27914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另外,完成了50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已经覆盖了100%的县区,20000多所学校;党员的远程教育已经覆盖了23337个行政村,作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覆盖点的建设,我省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白河县,农民已经能够在自己的行政村内享受到远程医疗,“白河模式”让农村信息化落到实处。“全省农村信息化将以白河模式为范本,整合推进。”蔡苏昌说。
信息化的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综合指数。我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581发展到2010年的0.70以上。在全国排名第九位,列西部第一位,和我省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信息化的发展相对较快。蔡苏昌表示,陕西信息化的进程在西部是相对超前,不过与发达省份相比较还是有五到十年的差距,应该说这个差距是巨大的,但是这几年追赶的速度我们是明显加快的。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在电子政务层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了全省共享集成一些主要基础性的东西,而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市级、县级在“十二金”工程上有比较大的成效,为“十二五”期间全省共享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