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物联网建现代水利服务“三农”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泰兴市扬庄水厂
除险加固后的溧阳市丁村小型水库


董浜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灌溉
今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一五”以来,江苏农村水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加强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90亿元,投入工日3.8亿个。解决了1555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大加快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完成县乡河道疏浚土方15.5亿立方米,村庄河塘疏浚土方12.8亿立方米,显著改善农村河网水系和生态环境;更新改造圩口闸5400座,更新改造泵站7500座,完成64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建、改造塘坝11600面、修建大口井820个;全省建成有效灌溉面积58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3%,旱涝保收农田49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7%,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2350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2600万亩,为全省粮食连续“八连增”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1555万农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5年全省完成工程投资71.5亿元,直接解决155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并通过延伸区域供水管网,改善了560万人的饮水条件。预计到2012年底,全省将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重现河畅其流、水复其清的乡村美景
5年累计投资158亿元,完成疏浚土方28.3亿立方米,全省农村河道基本实现疏浚整治一遍。通过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拆坝建桥、垃圾处理、植树绿化、土地复垦等有机结合,既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引排功能,又增加了农村耕地、绿化资源,重现了“河畅其流、水复其清”的乡村美景。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粮食产能70万吨
5年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3.8亿元,改建灌排泵站8181座,渠道9370余公里,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0万多座,累计节水量达55428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7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5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能力70万吨,增加经济作物产值5.7亿元。目前我省已有69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了全省涉农县(市、区)。在财政部、水利部的联合绩效考评中,连续荣获全国先进。
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每年省出一个骆马湖
5年全省29个大型灌区、11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完成防渗渠道2625公里,配套改造涵洞、水闸8415座,灌排泵站1095座,渡槽、生产桥梁等建筑物5854座,增加灌溉面积7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10万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38万吨,年节水8亿立方米。
山丘区水源工程:643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我省丘陵山区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达到75%以上,生活用水保证率达到95%。投资34亿多元,完成41座大中型水库与60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修建塘坝11600面,大口井820座,新增蓄水能力1.4亿立方米。同时各地重点开展了47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面积409平方公里,修复基本农田65.6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93.5平方公里,封育治理101平方公里,沟道控制面积135平方公里,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516座,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进入“十二五”,我省农村水利工作将按照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部署要求,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今后十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总投入将超过1300亿元,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建设引排顺畅、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工程。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修复生态、改善环境、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在实现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基本疏浚一遍的基础上,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制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河网水系整治目标。
二是建设高效节水的现代化灌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任务,使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灌溉效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建设更高标准的山丘区水源供给工程。按照蓄、引、提、调相结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要求,合理规划建设水库、塘坝、水井、提水泵站等工程布局,基本解决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过程中的水资源保障问题,实现丘陵山区亩均蓄水量300m3以上,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80%,农民生活用水保证率98%。
四是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按照沟渠标准化、设施装备化、灌溉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县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达到现代化农业的水利保障标准。2020年底前,全省旱涝保收田占耕地面积77%以上,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60%以上。
五是建设安全可靠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农村居民饮水保障体系,消除城乡居民在饮用水上的差别。
六是建设规范管用的农村水利长效管理工程。按照分类定性、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能力、设施装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水管员制度和“四位一体”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