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开启“智慧”生活
团结湖街道,在朝阳区43个街乡中,面积最小,只有1.23平方公里,但人口多达6.4万人,其中老年人占比25%,不仅人口密度高而且老龄化严重。
“传统的社会服务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了。”团结湖街道副主任李容珍说,今年5月,作为“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智慧信息机、三微平台、一号定位系统等科幻小说里的新鲜玩意儿,帮这里的社区开启了智能化进程。
居民办事不跑冤枉路
一年前,家住团结湖街道的“准爸爸”周晓军,为了办《计划生育服务证》跑细了腿,跑单位、跑街道、跑社区……费了不少劲。
前两天,他再次来到街道办,为刚出世的小宝宝办保险。一进门,他就站在智慧服务机前,一点“在线咨询”,地区职能科室的图标瞬间呈现在眼前。周晓军选定社保所的图标,触摸显示屏上立即弹出一个视频对话窗口,显示着工作人员的笑脸,“您好!请问,您想咨询什么服务?”……
没过五分钟,周晓军要办的事儿就都问清楚了,准备齐材料,回家等着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他对记者说:“早有这么神奇的设备,我就不用跑冤枉路了。”
从今年6月开始,在团结湖街道为民服务大厅、6个社区服务站,以及邮局、大型超市等地最醒目的位置,智慧服务机已随处可见。社区还专门印制了《智慧服务使用手册》,帮助上年纪的居民学会使用智慧服务机。
就在一周前,团结湖街道二条社区居民李秀荣老人,没出社区就在智慧服务机上办妥了居家养老证。这位最怕跑腿的退休中学教师,特意给社区工作者送来锦旗,她说:“有高科技,咱省了时间还少跑了冤枉路,这样的社区服务,贴心!”
团结湖街道办事处主任刘海涛介绍,这种通过网络视频互动提供服务的智慧服务机,只是“智慧社区”多种服务平台中的一个。未来,还将推出“掌上团结湖”,社区居民仅凭手机,就能享受一切便捷服务。
居民求助先找电线杆
上周二中午,团结湖街道居民霍先生,发现自己的车,被别的车堵住。找不到车主,又着急出门,霍先生正无计可施,忽然发现路边的电线杆上有个蓝色的标牌,上面印着社区服务热线。
霍先生拨通电话,说清事情的原委,正打算向对方报告自己的位置,没想到工作人员说:“您别着急,把您最近的电线杆编号告诉我们,我们就能看到您啦!”
5分钟后,街道工作人员赶到事发地点,他们通过交管部门,查询并联系到“障碍车”车主,问题成功解决。
“为什么报电线杆,你们就能找到我?”霍先生疑惑地问。街道工作人员说:“这多亏了"一号定位"系统”。
如今,遍布团结湖地区的1769根电线杆都有了编号,成为了一个个地理坐标。一旦有居民需要帮助,只需报出电线杆编号,远在街道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会立即调出事发地点的动态视频,有针对性地派遣相关科室人员现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