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五角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经上海市建交委推荐,国家住建部评选,杨浦区五角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成功获得国家住建部201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543吨作为上海市4个城市副中心之一的五角场地区,其功能被定位为“以科教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既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更是杨浦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近年来,随着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商业设施日趋完善,五角场地区人流量、车流量快速增长,由此导致的停车、行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杨浦区自2008年起,分三步相继开发建设五角场地区智能交通系统。
从初期的五角场地区停车诱导一期、二期工程,到2012年开建、2013年建成的停车、行车诱导三期集成工程,标志着包含停车诱导系统、行车诱导系统、网站发布系统和交通信息平台在内的五角场地区智能交通系统基本建成,实现了该区域行、停车系统高效和精细化的管理。目前,39块停车诱导屏、8块行车诱导屏和1块停车、行车一体化诱导屏,诱导范围全面覆盖五角场核心区,指示范围涵盖杨浦区域内大部分重要道路和所有过江通道;而停车诱导系统的覆盖范围已拓展到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东方商厦等17个地下停车场(库)(含在建项目),可诱导的停车泊位达6838个。
据悉,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根据一份对五角场环岛五条主干道和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周边道路的抽样调查显示,项目实施后,核心商业区和五角场环交周边的绕行车辆数减少20%左右,该区域内车辆寻找停车泊位时减少的总绕行里程总计约为1亿公里/年,每年能减少燃油消耗94万升,减少碳排放约2543吨。
全面实施“畅行五角场”项目与此同时,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交通压力还在持续不断增大,特别是节假日的拥堵还较为严重,这一重点区域的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服务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回应百姓所需,2014年,区建交委将以“双创”工作为契机,年内全面实施“畅行五角场”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的五角场地下空间行人诱导系统,从而与前期实施的五角场地区停车、行车诱导系统相互补充,形成五角场地区多方式(机动车、行人)、全过程(到达-停车-逗留-离开)和立体化(地面、地下)的综合交通诱导系统。
据介绍,该地下行人空间诱导系统将包含4大内容:静态行人导向标识系统、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系统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简单而言,静态行人导向标识系统即通过区域定位、方向引导、场所指示和辅助标志的合理设置为行人提供指示和服务咨询;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则根据行人所处的位置发布实时动态的交通、购物、休闲娱乐等信息,以智能化的方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与静态系统形成相互补充;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地下空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将规划设计基于纯车牌识别技术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供基于车牌的不停车通行、提前缴费、反向寻车、车位预约等智能化服务。“希望以此进一步提高五角场地下空间慢行交通的效率和安全。”区建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为充分配合推进五角场地区的“畅行计划”,年内将会启动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匝道建设,分流途经五角场的车辆。实施国定路拓宽“小改小革”工程,改善国定路交通,通过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两手抓,以便捷的交通环境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