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政合作搭平台一卡通行惠民生
截至2011年2月底,农行泉州分行已制成惠农社保卡265万张,已在网点批量开卡163万张,累计发放到农民手中并改密激活148万张。其中,惠安县、洛江区、石狮市去年底前已完成发卡计划,率先实现惠农社保卡整个区域全覆盖;其余各行发卡工作现已全面铺开。
实施社会保障卡项目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2010年3月22日,农行泉州分行在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推出全国首张含社保功能和金融应用在内的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金穗惠农卡与社会保障卡成功对接,实现了农行惠农金融产品与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有机结合,540多万参合农民将从中受益。
作为金穗惠农社保卡发行试点分行,农行泉州分行主动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系统内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确保了惠农社保卡制发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预计2011年上半年,农行泉州分行即可完成540多万张惠农社保卡的发行工作,实现惠农社保卡在泉州市的全覆盖。
持续创新 研发一卡通金融新品
2007年,农行泉州分行曾与德化县新农合合作,成功实现惠农卡全县覆盖。
2008年,农行泉州分行被总行确定为惠农社保卡发行试点行。2009年12月,泉州市政府市长办公会又正式通过《泉州市社保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农行泉州分行为泉州市社会保障卡项目合作银行。2010年3月15日,泉州市政府正式与农行泉州分行签订发行惠农社保卡协议;3月22日,全国首张金穗惠农社保卡在泉州面世。
“现在,看病省心多了,手持一张卡,看病、付款、报销医疗费,啥都可以,好用得很……”82岁的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新阳村村民黄娇高兴地说。前些天,黄阿婆得了肺炎,凭卡在泉州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三四天,花去医药费1000多元,在医院直接报销700多元,自己只花300元,还可直接从卡里刷。黄阿婆嘴里夸赞的那张好用的“卡”就是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
金穗惠农社保卡是全国第一张经过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符合《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是全国首张带有国徽并将银行卡与社保卡合二为一、采用国际先进IC芯片与隐形磁条技术合二为一的智能IC卡。
金穗惠农社保卡记录持卡人姓名、照片、社会保障号(全国统一使用公民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健康档案等基本信息,是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在定点医院就医与费用结算的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凭证以及享受社会保障的身份识别标识,还可作为办理各类事务的身份识别介质,具有与身份证同等重要的提供居民基础信息识别服务功能。该卡具有“一卡通用、一卡通行”的特性,可以满足参合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和其他公共服务的需要。同事,既能实现存取款、转帐结算、代收代付、消费、理财、自助贷款等所有金融功能,又能使用IC卡实现医保及其他社会保险功能,可用于办理养老、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缴费和领取保障金,实现“五保合一”。
“以往异地看病要报销,必须得在医院、医保中心、村部等来回跑好多趟,手续繁杂得很,现在到异地好医院看病,可实现实时报销了。”惠安县潮乐村村民张照良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常年生病,到泉州市医院就医,现可通过异地结算中心刷卡即时结算,不必像过去那样复印病历卡后回本地报销,省心得很。
一张薄薄的惠农社保卡赋予公民的不仅仅是一个记载个人信息的序号,更赋予每个公民平等、便捷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承载农民生命健康的民生必需品,民生功能成为这张惠农社保卡最大的特色,因而这是一张融合多种功能的民心卡。
精心谋划 加强沟通推进制发卡
农行泉州分行把惠农—社保卡发行工作作为全年头等大事,抓惠安试点的同时,全盘统筹,多次召开党委会、行务会、部门协调会、社保卡推进动员会、推介会,研究制定《泉州分行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制发卡工作方案》、《制发卡时间安排表》,有序推进惠农社保卡的制发卡和激活工作。成立以行长为总指挥的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推广指挥部和宣传、培训、制卡、渠道、保障、协调等八个工作小组。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与各发卡行上下联动共同做好金穗惠农社保卡制发卡工作。主动加强与总行、省分行的汇报沟通,取得上级行大力支持,给予各方面政策倾斜,实现相关制度、业务、技术以及费用等诸多方面的突破。同时,试点发行支行认真研究制定发卡具体方案及细节,“一乡一策”,创新连环发卡方案。详细建立每个村镇的发卡方案;将发卡每个环节包括准备、试点等环环相扣,具体落实调拨领卡、装包、开卡、发卡、激活、后勤保障等环节负责人及经办人员,从而实现不间断连续发卡。制定社保卡工作例会制,定期通报制发卡进程及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应对解决措施。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职责,做到组织、人员、机具、任务、服务五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惠农社保卡项目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技术规范由省数字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确定;卡面标准须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批准;加密机灌装密钥须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灌制;市场准入须取得总行批复后报备省银监局;参合农民信息的采集涉及新农合、医保中心等;制发卡涉及政府卫生部门、医保部门、芯片供应商易、空白卡生产供应商等多个部门单位和环节;惠农社保卡项目的具体实施涉及泉州市县各级政府、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农行泉州分行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与各合作单位密切配合,争取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提高了发卡激活的工作速度。
与泉州市“新农合”对接合作方案确定后,农行泉州分行一方面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社保卡标准确定、数据采集等事项,主动与政府工作进度对接,制定《惠农—社保卡制卡发卡工作方案》和《批量制发卡工作时间进度表》,分批次做好制发卡工作;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易联众公司的协调,加快各县(市)数据采集和制发卡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又加强与制卡商沟通协商,及时解决制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项目带动,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最需要的是贷款,惠农卡最吸引人的正是贷款。坚持项目带动,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贷款为推手,是农行泉州分行全面服务“三农”的亮点和特色。该行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3000元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支持农户的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5万至100万的大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用以满足其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至2010年底,泉州分行农户小额贷款授信户数达3.62万户,授信额度12.78亿元,贷款余额10.52亿元,累计贷款金额达31.05亿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授信267户,贷款余额达1.53亿元,累计贷款金额1.99亿元,有效支持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根据泉州各县市区域经济特征明显、现代农业发达、产业链各具特色等特点,该行采取点、线、面结合,重点突破,积极创新公务员担保、多户联保、林权抵押、有稳定收入的农民担保等形式,分层推进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择优支持专业大户和投资型农户发展生产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芦柑产业链融资”、“茶产业链融资”、“船舶按揭贷款”、“标准厂房按揭贷款”、“多户联保贷款”、“银村共建”等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石狮农行抓住小渔船里蕴含的大商机,推出以渔船抵押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产品,受到渔民的青睐,开办以来累计发放渔船抵押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214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462亿元。
“惠农社保卡真的是项民心工程,把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拴’在这一张卡上。” 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书记张汉辉激动地说。潮乐村作为全国第一张惠农卡发放地,全村1500户5896人主要从事鱼网加工、水产品加工,全部村民办理了惠农社保卡,其中218户办理小额贷款,贷款金额达1000多万元。“小小一张卡,让我们农民搭上了‘金融快车’,享受金融服务,通向了致富路。”张汉辉感慨惠农社保卡的魅力。
与此同时,泉州农行敏锐抓住时机,积极推动新项目加载到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力争早日实现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类涉农补贴,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新农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合为一卡,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少政府社保平台资源投入的浪费和农行项目投入效益的实现。抓紧把新农合基金账户和资金以及相关定点医疗医药机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医药公司及其连锁店)账户营销归集到位;借助政府资源将服务“三农”落到实处,把惠农卡建设成政府各种惠农补贴的发放平台,培育农民用卡意识和消费习惯。洛江区财政重点专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的三个专户成功落户农行,区政府布置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专款,粮食补贴等相关补贴款项通过农行惠农卡发放,已经成功为5144户农民,发放失地农民养老金344.7万元。
泉州洛江区双阳街道新峰社区村民吴良础老汉,去年9月份从惠农社保卡上领到了有生以来第一笔养老金。“每月130元的养老金,意味着我们可以靠自己养老了。”70岁的吴老汉的脸上溢满了幸福,“虽然每月几十元在城里不算多,但在农村,一个月的油、盐开销足够了。”
软硬件同步,优化农村用卡环境
加强软环境建设。农行泉州分行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的信用、法律意识并提升其金融文化水平,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惠农社保卡项目是当期一次投入多、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根据《泉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合作协议》,农行泉州分行承担项目建设费用预算约1.7亿元,主要包括设备费用、新农合管理中心办公场所装修、业务用车、制卡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读卡器配置和自助设备投入等相关费用。该行对制发卡所需资金、资源、政策制度自身难以解决的,及时与上级行沟通协调,作出相应规划,增加资源保障,满足业务所需各项条件。
加快渠道建设步伐。在泉州发放惠农社保卡548万张,最大问题是解决参合农民用卡的问题。针对农行乡镇网点少、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泉州农行大力实施电子银行“腾飞”工程,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现有网点服务能力,增强现有网点的产品销售能力;另一方面抓紧规划并加大电子渠道建设投入,将自助机具优先配置到惠农社保卡发卡定点医院(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医药公司及其连锁店)和惠农社保卡发卡乡镇等最能发挥效能的地方。目前全行已布设自助设备(ATM、CRS及非现金类自助服务终端)671台,今年将达到1000台;投放具有查询、转账、消费结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功能POS机2261台,今年总数达到3461台;投放金穗支付通,即转帐电话19024部,今年将再投放5万部金穗支付通,总数将达到7万部,争取在三年内投放20万部;积极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汽车移动金融服务等。同时重视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供销社、农信社、邮储等系统性客户的渠道合作,开创“三农”金融服务新通道,提高惠农卡代理财政补贴发放、“新农保”“新农合”等业务承载能力,确保农民自助办理惠农—社保卡业务渠道畅通,为广大农民创造便利的用卡条件,真正把惠农社保卡这项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好,让农民真正从惠农社保卡的使用上获得实惠,实现政府、农民和银行“三方共赢”。
潮乐村村民张照良主要经营金刚台刀具生意,去年9月底贷款3万元。“坐在家中,在需要购买原料、销售产品时,只要用一用转账电话转账付收款,生意轻松做,非常方便!”
金穗惠农卡作为一款农民金融需求和现代金融工具有机融合的产物,是农行推进面向“三农”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农行泉州分行将以惠农社保卡的发行为契机,深化推进服务“三农”,开辟蓝海“5+2—百千万”系列工程,依托遍布各县、市区以及乡镇的全辖139个营业网点和2500名员工构织而成的一张覆盖整个泉州市的金融服务网络,继续探索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强劲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实施社会保障卡项目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2010年3月22日,农行泉州分行在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推出全国首张含社保功能和金融应用在内的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金穗惠农卡与社会保障卡成功对接,实现了农行惠农金融产品与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有机结合,540多万参合农民将从中受益。
作为金穗惠农社保卡发行试点分行,农行泉州分行主动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系统内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确保了惠农社保卡制发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预计2011年上半年,农行泉州分行即可完成540多万张惠农社保卡的发行工作,实现惠农社保卡在泉州市的全覆盖。
持续创新 研发一卡通金融新品
2007年,农行泉州分行曾与德化县新农合合作,成功实现惠农卡全县覆盖。
2008年,农行泉州分行被总行确定为惠农社保卡发行试点行。2009年12月,泉州市政府市长办公会又正式通过《泉州市社保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农行泉州分行为泉州市社会保障卡项目合作银行。2010年3月15日,泉州市政府正式与农行泉州分行签订发行惠农社保卡协议;3月22日,全国首张金穗惠农社保卡在泉州面世。
“现在,看病省心多了,手持一张卡,看病、付款、报销医疗费,啥都可以,好用得很……”82岁的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新阳村村民黄娇高兴地说。前些天,黄阿婆得了肺炎,凭卡在泉州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三四天,花去医药费1000多元,在医院直接报销700多元,自己只花300元,还可直接从卡里刷。黄阿婆嘴里夸赞的那张好用的“卡”就是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
金穗惠农社保卡是全国第一张经过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符合《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是全国首张带有国徽并将银行卡与社保卡合二为一、采用国际先进IC芯片与隐形磁条技术合二为一的智能IC卡。
金穗惠农社保卡记录持卡人姓名、照片、社会保障号(全国统一使用公民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健康档案等基本信息,是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在定点医院就医与费用结算的身份识别和电子支付凭证以及享受社会保障的身份识别标识,还可作为办理各类事务的身份识别介质,具有与身份证同等重要的提供居民基础信息识别服务功能。该卡具有“一卡通用、一卡通行”的特性,可以满足参合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就诊、金融支付和其他公共服务的需要。同事,既能实现存取款、转帐结算、代收代付、消费、理财、自助贷款等所有金融功能,又能使用IC卡实现医保及其他社会保险功能,可用于办理养老、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缴费和领取保障金,实现“五保合一”。
“以往异地看病要报销,必须得在医院、医保中心、村部等来回跑好多趟,手续繁杂得很,现在到异地好医院看病,可实现实时报销了。”惠安县潮乐村村民张照良介绍说,他的一位亲戚常年生病,到泉州市医院就医,现可通过异地结算中心刷卡即时结算,不必像过去那样复印病历卡后回本地报销,省心得很。
一张薄薄的惠农社保卡赋予公民的不仅仅是一个记载个人信息的序号,更赋予每个公民平等、便捷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承载农民生命健康的民生必需品,民生功能成为这张惠农社保卡最大的特色,因而这是一张融合多种功能的民心卡。
精心谋划 加强沟通推进制发卡
农行泉州分行把惠农—社保卡发行工作作为全年头等大事,抓惠安试点的同时,全盘统筹,多次召开党委会、行务会、部门协调会、社保卡推进动员会、推介会,研究制定《泉州分行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制发卡工作方案》、《制发卡时间安排表》,有序推进惠农社保卡的制发卡和激活工作。成立以行长为总指挥的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推广指挥部和宣传、培训、制卡、渠道、保障、协调等八个工作小组。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与各发卡行上下联动共同做好金穗惠农社保卡制发卡工作。主动加强与总行、省分行的汇报沟通,取得上级行大力支持,给予各方面政策倾斜,实现相关制度、业务、技术以及费用等诸多方面的突破。同时,试点发行支行认真研究制定发卡具体方案及细节,“一乡一策”,创新连环发卡方案。详细建立每个村镇的发卡方案;将发卡每个环节包括准备、试点等环环相扣,具体落实调拨领卡、装包、开卡、发卡、激活、后勤保障等环节负责人及经办人员,从而实现不间断连续发卡。制定社保卡工作例会制,定期通报制发卡进程及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应对解决措施。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职责,做到组织、人员、机具、任务、服务五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惠农社保卡项目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技术规范由省数字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确定;卡面标准须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批准;加密机灌装密钥须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灌制;市场准入须取得总行批复后报备省银监局;参合农民信息的采集涉及新农合、医保中心等;制发卡涉及政府卫生部门、医保部门、芯片供应商易、空白卡生产供应商等多个部门单位和环节;惠农社保卡项目的具体实施涉及泉州市县各级政府、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农行泉州分行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与各合作单位密切配合,争取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提高了发卡激活的工作速度。
与泉州市“新农合”对接合作方案确定后,农行泉州分行一方面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社保卡标准确定、数据采集等事项,主动与政府工作进度对接,制定《惠农—社保卡制卡发卡工作方案》和《批量制发卡工作时间进度表》,分批次做好制发卡工作;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易联众公司的协调,加快各县(市)数据采集和制发卡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又加强与制卡商沟通协商,及时解决制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项目带动,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最需要的是贷款,惠农卡最吸引人的正是贷款。坚持项目带动,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贷款为推手,是农行泉州分行全面服务“三农”的亮点和特色。该行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3000元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支持农户的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5万至100万的大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用以满足其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至2010年底,泉州分行农户小额贷款授信户数达3.62万户,授信额度12.78亿元,贷款余额10.52亿元,累计贷款金额达31.05亿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授信267户,贷款余额达1.53亿元,累计贷款金额1.99亿元,有效支持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根据泉州各县市区域经济特征明显、现代农业发达、产业链各具特色等特点,该行采取点、线、面结合,重点突破,积极创新公务员担保、多户联保、林权抵押、有稳定收入的农民担保等形式,分层推进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择优支持专业大户和投资型农户发展生产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芦柑产业链融资”、“茶产业链融资”、“船舶按揭贷款”、“标准厂房按揭贷款”、“多户联保贷款”、“银村共建”等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石狮农行抓住小渔船里蕴含的大商机,推出以渔船抵押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产品,受到渔民的青睐,开办以来累计发放渔船抵押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214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462亿元。
“惠农社保卡真的是项民心工程,把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拴’在这一张卡上。” 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书记张汉辉激动地说。潮乐村作为全国第一张惠农卡发放地,全村1500户5896人主要从事鱼网加工、水产品加工,全部村民办理了惠农社保卡,其中218户办理小额贷款,贷款金额达1000多万元。“小小一张卡,让我们农民搭上了‘金融快车’,享受金融服务,通向了致富路。”张汉辉感慨惠农社保卡的魅力。
与此同时,泉州农行敏锐抓住时机,积极推动新项目加载到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力争早日实现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类涉农补贴,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新农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合为一卡,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减少政府社保平台资源投入的浪费和农行项目投入效益的实现。抓紧把新农合基金账户和资金以及相关定点医疗医药机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医药公司及其连锁店)账户营销归集到位;借助政府资源将服务“三农”落到实处,把惠农卡建设成政府各种惠农补贴的发放平台,培育农民用卡意识和消费习惯。洛江区财政重点专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的三个专户成功落户农行,区政府布置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专款,粮食补贴等相关补贴款项通过农行惠农卡发放,已经成功为5144户农民,发放失地农民养老金344.7万元。
泉州洛江区双阳街道新峰社区村民吴良础老汉,去年9月份从惠农社保卡上领到了有生以来第一笔养老金。“每月130元的养老金,意味着我们可以靠自己养老了。”70岁的吴老汉的脸上溢满了幸福,“虽然每月几十元在城里不算多,但在农村,一个月的油、盐开销足够了。”
软硬件同步,优化农村用卡环境
加强软环境建设。农行泉州分行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的信用、法律意识并提升其金融文化水平,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惠农社保卡项目是当期一次投入多、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根据《泉州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合作协议》,农行泉州分行承担项目建设费用预算约1.7亿元,主要包括设备费用、新农合管理中心办公场所装修、业务用车、制卡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读卡器配置和自助设备投入等相关费用。该行对制发卡所需资金、资源、政策制度自身难以解决的,及时与上级行沟通协调,作出相应规划,增加资源保障,满足业务所需各项条件。
加快渠道建设步伐。在泉州发放惠农社保卡548万张,最大问题是解决参合农民用卡的问题。针对农行乡镇网点少、服务能力不足的现状,泉州农行大力实施电子银行“腾飞”工程,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现有网点服务能力,增强现有网点的产品销售能力;另一方面抓紧规划并加大电子渠道建设投入,将自助机具优先配置到惠农社保卡发卡定点医院(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医药公司及其连锁店)和惠农社保卡发卡乡镇等最能发挥效能的地方。目前全行已布设自助设备(ATM、CRS及非现金类自助服务终端)671台,今年将达到1000台;投放具有查询、转账、消费结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功能POS机2261台,今年总数达到3461台;投放金穗支付通,即转帐电话19024部,今年将再投放5万部金穗支付通,总数将达到7万部,争取在三年内投放20万部;积极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汽车移动金融服务等。同时重视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供销社、农信社、邮储等系统性客户的渠道合作,开创“三农”金融服务新通道,提高惠农卡代理财政补贴发放、“新农保”“新农合”等业务承载能力,确保农民自助办理惠农—社保卡业务渠道畅通,为广大农民创造便利的用卡条件,真正把惠农社保卡这项便民利民的好事办好,让农民真正从惠农社保卡的使用上获得实惠,实现政府、农民和银行“三方共赢”。
潮乐村村民张照良主要经营金刚台刀具生意,去年9月底贷款3万元。“坐在家中,在需要购买原料、销售产品时,只要用一用转账电话转账付收款,生意轻松做,非常方便!”
金穗惠农卡作为一款农民金融需求和现代金融工具有机融合的产物,是农行推进面向“三农”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农行泉州分行将以惠农社保卡的发行为契机,深化推进服务“三农”,开辟蓝海“5+2—百千万”系列工程,依托遍布各县、市区以及乡镇的全辖139个营业网点和2500名员工构织而成的一张覆盖整个泉州市的金融服务网络,继续探索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强劲的支撑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