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打造优质软环境服务台农创业
如今,福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联合当地气象、农业部门打造了“农情气象信息”,为创业园内50多家台湾茶企业提供贴心的气象服务。
台商茶农陈成广就对今年初收到的一条气象预警短信印象深刻。当时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漳平市出现了寒潮天气,当地气象部门及时将低温冻害预警信息发送给茶农,为茶农们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刚抽头的幼嫩芽叶很"娇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短信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今年的茶叶损失可就大了。”说起这事,陈成广心有余悸。
从2009年开始,针对漳平市气象监测点分散、人工无法实时采集数据的难题,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联合龙岩市气象局在当地建立了多个气象服务站,及时监测采集气象信息,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形成富有针对性的“农情气象信息”。从茶叶生长、采摘到制作、存储的全过程,台湾茶农都能及时接收到专题气象保障服务信息。
与此同时,“气象预警短信”则在关键时刻充当起紧急预报员的角色。“早上5点收到一条预警短信,当时暴雨预警信号为黄色。7点再次收到短信,暴雨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中午12点,又收到一条预警短信,已经升级为红色了。”在去年8月份,创业园内的烟农刘女士半天内连续收到了3条移动气象预警短信,给从事烟叶种植的她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种植烟叶最担心的就是天气,每年3~7月,烟株很娇嫩,就怕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暴雨和干旱。像那次特大暴雨,如果没有及时收到短信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种植的烟叶可能就毁了。”
为台企发展插上“信息之翼”
在助力台农告别“望天收”的同时,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台企发展插上了“信息之翼”。
作为两岸知名的兰花生产商,位于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的钜宝公司率先运用了中国移动二维码识别技术,将出产的农产品生产日期、品种、产地等多项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信息储存和识别,在有效监控成品品质和流通的同时,强化了产品市场管理。
在漳州南靖,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开发的“农业传感网”系统得到了台农的普遍欢迎。在台资企业“嘉覃”公司的菇房里,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安装了多个物联网传感器节点,这些传感节点负责采集、存储、传输所在地点的各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数据,这样一来,这些数据能实时地反映到管理者手机上,使得管理者可以远程控制蘑菇的生长。目前,“农业传感网”系统已实现在全省水果、食用菌、蔬菜、花卉、水产品、饮料、香料、禽畜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推广。
地处福建龙岩的“闽台农牧合作创业园”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早在该创业园建设初期,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就主动上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园区,优化园区网络,确保提供良好的语音和数据服务。同时,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专门成立园区服务小组,向园区入驻企业提供飞信、139邮箱等多种便捷的信息化办公服务,并通过特色彩铃和特色网站的拓展,为入驻企业打造有声“名片”。
在福建三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建立了12县市区台商农、林、茶投资项目业主台账,分门别类发送农、林、茶叶所需的生产资料、生产技术要点和市场供销信息,深受台商及其生产管理人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