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话语权竞争要从概念创新开始
国外对云计算的定义:
1、维基百科的定义
云计算(英文:Cloud computing,台湾译作云端运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由于资源是在互联网上,而在电脑流程图中,互联网常以一个云状图案来表示,因此可以形象地类比为云,“云”同时也是对底层基础设施的一种抽象概念。
2、IBM的定义
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它可以更巧妙地使用计算资源,从而更智能地处理大量数据。业务或客户服务以一种简化的方式交付,拥有无限的规模、 出众的质量,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促进快速创新和高效决策制定。
云计算是一种可能经济有效的模型,提供了流程、应用程序和服务,同时使 IT 管理更轻松,能更快响应业务需求。这些服务(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等一切必要服务)以一种简化的方式--“随需应变”来交付和落实,无需考虑用户 所在地和所用设备类型。
3、微软的定义
在微软CEO峰会上,鲍尔默对云计算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我们讨论的云计算到底为何物?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理解云计算的最好方法就是,这是一种工作环 境,我们科技行业和所有的IT员工都将为公司服务的一种工作环境。我们要用这种方式来最好地服务于当前的PC、电话、电视、互联网和企业数据库业务。这是 一个机遇。在观众当中,有一位CEO是微软的商业伙伴,他叫伯纳德?查勒特(Bernhard Charlet)。查勒特的公司负责为产品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作编写软件。他曾经说,看看,我们有一项伟大的业务。世界上最重要的产品当中,有很 多要依据我们的软件来规划和管理。有了云计算之后,我们为客户部署软件、供应商与卖方共享产品设计信息的方式就更为快捷、成本更低,也更加灵活。这是改变 工作方式的一个绝佳机遇,我们正在利用这项从多个领域衍生出来的理念。
四、中国的机会
在抢夺话语权方面,IBM的效率和战略战术是很值得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学习的。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推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把云计算的远景目标用概念的方式提了出来,从而获得了在云计算竞争中的更多机会。具体表现如下:
1、品牌宣传优势。当其它的企业在为某个城市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时候,会告诉这个城市的领导和市民,我们会把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并且用软件来处理这些设备提供的信息,再采用我们设计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信息,让每个人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服务,而且系统会自动调整城市资源的分配方案。当把这些功能介绍完以后,需要给这些内容一个贴切的名字,那么市民会首先想到哪个名词?智慧城市,自然也就想到了IBM。
2、压缩了竞争对手的想象空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美国政府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那么其他国家该如何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感知中国”,从物联网角度推动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但是严格来讲,物联网只是云计算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万物相连并且有序管理后,就形成了“智慧地球”。
云计算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阶段比较混乱,都在推出概念,炒做概念,同时又在探索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以IBM为例,从表面上看,IBM推出“智慧地球”有炒做概念的嫌疑,但是当他们把智慧地球分解为“智慧城市”,然后把智慧城市分解为教育云、交通云、医疗云的时候,一个云计算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就出来了,在进一步的实践应用中,就会发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数据连通问题,规模庞大的感知设备管理问题,应用软件系统虚拟化问题等等。当IBM搞明白了云计算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的时候,就会投入资金快速找到解决方案。这样当很多人还在指责IBM炒做概念,高谈智慧地球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的时候,IBM真正的云计算产品已经出来了。
其实这件事情也可以发生在中国的企业身上,也可以提出一个战略性的远景概念,然后分解到具体可以落实的应用系统上,这样也就可以获得话语权。或许有人会认为IBM有技术优势,其实这个传统的技术优势在云计算时代是不成立的,因为云计算的很多基础软件可以从开源软件里获得。
所以说在云计算时代,中国获得话语权的机会很多,关键在于是否有自信,以及如何选择取胜的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