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智慧佛山5年基本建成
佛山新兴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大众生活智能以及环境优美和谐的城市蓝图正在展开,《“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以下简称《纲要》)意见征求稿正式出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佛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高度、现代的思维、世界的眼光,审视和谋划佛山的未来发展。
“佛山经济发展不缺总量、数量,但缺质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佛山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智慧概念的城市,这为佛山规划了智慧经济、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在前天的《纲要》媒体解读会上,佛山市信产局局长周志彤说。《纲要》分六个部分对‘智慧佛山’内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对‘四化融合’的具体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纲要》不仅全面分析了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和面对的重大机遇,指出了佛山“四化融合”现阶段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确立了“智慧佛山”发展的总体目标,;还将佛山具体发展目标概括为 深化一个融合、实现两个跨越、促进三个转变、提升四个水平、构建五个体系。
“到2015年,把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宜商宜居美好家园。”这是佛山发展总体定位,《纲要》提出了实现规划纲要的三大任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
“这是佛山构建佛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超前引领的高效政府,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和宜商宜居美好家园的重要规划。”周志彤介绍,重视应用是该《纲要》重要特点,把宏观的战略规划与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纲要》设计了“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建设“十大重点工程”,通过实在项目实现 “智慧佛山”的既定目标,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
关键词一社会管理睿智
对于佛山政府日常管理,在周志彤看来,“电子政府”已经不能概括佛山政府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内涵,而“社会管理睿智”成为“智慧佛山”的追求目标,其“睿智”主要体现在行政效能的提升,涵盖城管、卫生、社保、环保、教育等诸多社会事务的信息化运用,让政府日常工作更“智慧”。
稿一: “数字城管”一期下旬投入试行
在不久的将来,佛山市民就可以通过短信、视频、录音、网站进行投诉,而之前只能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传统方式进行投诉。这是“数字城管”带来的方便,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数字城管”可以优化政府部门与市民的沟通界面,实现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据悉,佛山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主要构建数字城管的核心系统,覆盖各区的中心城区;二期主要是将数字城管的核心系统覆盖到各区的其他镇街,实现全市覆盖;三期主要是进行系统功能扩展。目前除一期正在建设外,二期、三期何时开始建设尚无具体的时间表,须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方能实施。
目前,佛山市“数字城管”一期工程建设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市级平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各区的区级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市及南海区将于今年6月下旬投入试运行,其他区在亚运会前投入使用,目前市及各区都在朝着这个既定目标全力推进。
佛山市“数字城管”投入使用后,将会在多个领域取得良好突破,将率先在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第一个覆盖全市的综合性业务信息系统,这是奠定高效政府的基础。
稿二 “智慧环保”构建智能化环保平台
传统的环境检测采取定期抽样,一年只检测几次,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出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现在,南海环保局通过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在污染排放口安装视频和传感器,可以一天内就抽样检测4次,然后通过机器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污染问题。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有关部门,供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决策。目前,这种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在南海74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115套。
南海区前日正式启动“智慧环保活动月”,将实现智慧环保定为环保工作的新目标。这与《纲要》中实施“数字环保”不谋而合。“智慧环保”主要针对水体、大气、污染源、危险品源等几类典型环境保护对象。“智慧环保”的基础是物联网。因此,南海的环保策略主要是依靠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设立污染源监控系统,追踪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水量和水质,然后传递到环保中心,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管理。
南海区环保局局长崔国透露,目前,南海已建立起一个立体化、智能化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可以对全区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了全区的环境质量,实现了用环境再造优化经济发展。
稿三:新社保信息系统本月5区联网上线
《纲要》中指出,推进社保领域信息化,推动“市民卡”工程建设。以实施“市民卡”工程为主体,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
本月,随着新社保信息系统在5区联网上线,将成为佛山社保领域信息化建设一个里程碑。此外,新社保信息系统运作也是实现广佛两地社保信息无缝对接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佛山5区社保信息系统各自独立运作,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职工区就医不可现场结算,只能先垫付,再回所在区报销。为改变这一状况,佛山市在2007年开始建设新的佛山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目标是构建一个全市5区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系统。
去年以来,禅城区、南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相继启用新系统,而顺德计划本月7日启用。“这将标志着,佛山社保信息系统实现5区联网,而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预计到本月中下旬。”佛山市社保基金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关键词二 大众生活智能
“大众生活智能”是《纲要》给市民描绘的城市梦想,在周志彤看来,由前期“U—佛山”推进做基础,特别是3G时代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与佛山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将有利地推动市民“智能生活”的进程,其中主要特征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信息化便捷,让市民生活更随心。
稿一: 身份证号码作电子病历号码
《纲要》提出,要建立市民健康数据库。昨日记者从佛山市卫生局获悉,作为“数字佛山”系列工程一的部分,今年卫生部门将在全市挑选5家公立医院作为“医卡通”试点,两年后,患者只要持病历或“医卡通”,甚至只须凭身份证,就可在市内任何一家公立医院看病。
今年将试行的佛山“医卡通”将是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等数据共享的主索引和个人身份识别号码,统一制作,每个市民一卡一号。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待推行医卡通,全市持卡人在佛山市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享受医疗、预防、保健、咨询、购药和结算医药费等服务。
为了加强“医卡通”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卫生部门正在与银行方面商讨“医卡通”支付医疗服务费用、遗失后如何挂失等问题。
而被列入试点的医院,患者可以凭“医卡通”在任何一家医院查询自己的病历和各种检查结果。转院看病时,也不必再办理诊疗卡和购买纸质病历以及重复检查。另外,今后“医卡通”还可实现医疗服务交费的功能,改变目前患者到医院就诊顺序:基本上都是先挂号,后交费,再接受诊疗,有时看一次病得反复排队交费。今后,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有了“医卡通”就可以免去排队挂号和交费的麻烦,并实现“先诊疗后结算”,看完病后一次刷卡结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稿二 “U—生活”为“智慧城市”加速
衣食住行是普通市民每天的生活,不用去排队买票,手机船票让市民来去香港自由;登录为民邮箱,家里水电费账单清清楚楚;食品安全成为全民话题,食品溯源系统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这些都是佛山移动信息化产品给老百姓们打造的“U—佛山”场景。对此,佛山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真实信息化应用,为“四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加速,让老百姓和企业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化的存在。
佛山移动为配合佛山市政府的信息化战略,在去年就启动了U-佛山无线城市项目建设,从基础网络、内容应用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内容,并推出了集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多媒体终端等业务形式的“无线城市门户”,为市民提供城市热点、时事新闻、便民服务、旅游佛山、掌上娱乐、商家优惠等六个方面的服务。
今年,佛山移动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建设TD基站1136个、WLAN热点450个,总体规模达到2300个TD基站,870个WLAN热点打造100%立体网络覆盖的智慧城市;应用内容方面,从政务、民生、产业和文化四个方面推出贴近老百姓和企业的应用,如手机移动办公、交通实时路况、手机视频、手机支付、公共信息服务站等服务。
背景
从3+1规划纲要到“智慧佛山”
佛山信息化一直引领着全国地级市潮流,2008年出台的《佛山市信息化发展“3+1”规划纲要》,对佛山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提升城市化、信息化加快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超前引领的规划。但是当时更强调的是“两化融合”还没上升的“四化融合”的高度。
去年11月,佛山市政府召开了信息化发展“3+1”规划纲要推进落实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抓佛山产业发展转型的机遇,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等发展。而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会议上,佛山就做了唯一的典型经验介绍,佛山“两化”融合工作经验被认为正在形成“佛山模式”,同时佛山也进入国家工信部首批公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上。
基于此,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的佛山,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市委书记陈云贤提出“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施政理念,一下子就引来社会各界的共鸣。
链接 “智慧佛山”总体目标:
到2015年,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信息化体系较为完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和重要支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四化融合”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行列,“智慧佛山”基本建成。
“智慧佛山”十大重点工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网络声音:
实名网友“吴劢”:智慧佛山不单单是感知中国,智慧广东的延伸与落地,更是佛山人文精神、社会和谐的体现,这个概念应该继续加以诠释与深化。
网友“150****1911”:实现智慧佛山需要佛山人的智慧,实现四化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改善工薪一族的待遇,让劳动者(特别一线工人)体面地劳动,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蛋糕做大了就要较公平地分配蛋糕。
网友“134****3848:必须解决普通民众的就业就医居住的问题,目标不要订得太高切合民生的要求。
网友136****0006:没有资本、科技、教育、产业相融合形成强势总部经济,是很难称为智慧佛山的。
产业升级 “四化融合”打造“智慧的经济”
“智慧佛山”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智慧的经济”。《纲要》显示,佛山将借助信息化打通产业脉络,以次提升传统产业及打造新兴产业。
打通传统产业信息化经脉
在佛山,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食品饮料、陶瓷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的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已成浩荡潮流。
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等进行自主创新,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信息产业比重将逐步加大,两化融合的新兴产业不断衍生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构建,现有经济将彻底革新。
《纲要》提出,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推进研发设计电子化、产品构成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济管理科学化等。
借此,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中实现对人流、物流的科学控制,促进节能减排与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打造3个超千亿新兴产业
信息化催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佛山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去年佛山信息产业总产值约2800亿元,包含软件业在内的信息服务业的业务总量达300亿元。
借力“智慧经济”,佛山重点打造光电、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目前,佛山已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将以次重点培育液晶显示、LED照明、光伏三个产业。三大产业目标均为2012年产值超千亿元。
据悉,新材料将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群。而现代服务业着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
与此同时,环保、新医药、新能源汽车也将是佛山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企业解读
省人大代表、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本土企业要改变观念参与新兴产业
“对‘智慧佛山’的理解将改变佛山人的生活方式。” 省人大代表、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说,作为佛山传统产业企业升级转型的代表,鲍杰军对《纲要》里新兴产业“相当重要地位”表现了浓厚兴趣。
本土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发展主力军,。鲍杰军表示,一方面是佛山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很多新兴产业进入,另一方面,很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佛山本土民企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介入到佛山新兴产业浪潮中,让企业实现新一轮发展。
“毕竟进入新兴产业不是每个本土企业都能做的,很多本土民企更重要的是有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 鲍杰军说,譬如佛山家居产业如陶瓷、家具等行业,现在来看那些提早转型的企业都变身为“创意产业”的先行军,而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也成效斐然,这都是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商业模式的结果。
重点物联网:重点在应用
“物联网无疑是‘智慧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信产局局长周志彤表示。
5月底,广东省正式启动“智慧广东”计划,将到2012年打造出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
目前,佛山家电已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展开合作,开发物联网家智能家电项目。而《纲要》也要求从深化与香港合作突进RFID产业等方面着力打造物联网。“佛山结合产业、企业以及市民需求,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周志彤说。
佛山重点落地物联网技术
据悉, 到2012年,广东将力争实现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催生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智慧广东”。
“智慧佛山”的关键一环同样是不能或缺的物联网。
周志彤介绍,目前佛山家电已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展开合作,开发物联网智能家电项目。而《纲要》也要求从深化与香港合作突进RFID产业等方面着力打造物联网。“佛山结合产业、企业以及市民需求,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物联网真正实现成熟的产业化还需要10年左右时间,在全球标准还存在缺失的现状下,佛山重点落地物联网技术,符合产业和城市的实际。
物联网打造“智慧家电”
据悉,佛山从去年开始就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合作开发物联网家智能家电项目。
项目合作方之一的瑞德电子研发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是将芯片植入集成电路板之中,然后通过无线天线记录各种数据,输送至家电管理系统数据平台,消费者通过在手机、车载、电脑等终端安装识别器,就可读取这个家电在制造、销售、流通和维修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诸如制造时间、出厂时间、厂家提供何种售后服务,最近的维修点在哪等等。
该负责人解释说,与目前条形码技术不同,集成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当于给电器安装了一个“身份证”,每个电器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同时也可以记录各个部件的供应商数据。
目前,该项目的技术攻关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完成了芯片植入技术和无线天线的设计,以及数据平台框架的搭建,预计今年可完成中间件的建设,届时该公司还将推出体验系统,向家电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推介使用该系统,在体验的基础上然后再向空调、微波炉等行业普及物联网的应用。
“佛山经济发展不缺总量、数量,但缺质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佛山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智慧概念的城市,这为佛山规划了智慧经济、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在前天的《纲要》媒体解读会上,佛山市信产局局长周志彤说。《纲要》分六个部分对‘智慧佛山’内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对‘四化融合’的具体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纲要》不仅全面分析了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和面对的重大机遇,指出了佛山“四化融合”现阶段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确立了“智慧佛山”发展的总体目标,;还将佛山具体发展目标概括为 深化一个融合、实现两个跨越、促进三个转变、提升四个水平、构建五个体系。
“到2015年,把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宜商宜居美好家园。”这是佛山发展总体定位,《纲要》提出了实现规划纲要的三大任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
“这是佛山构建佛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超前引领的高效政府,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和宜商宜居美好家园的重要规划。”周志彤介绍,重视应用是该《纲要》重要特点,把宏观的战略规划与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纲要》设计了“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建设“十大重点工程”,通过实在项目实现 “智慧佛山”的既定目标,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
关键词一社会管理睿智
对于佛山政府日常管理,在周志彤看来,“电子政府”已经不能概括佛山政府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内涵,而“社会管理睿智”成为“智慧佛山”的追求目标,其“睿智”主要体现在行政效能的提升,涵盖城管、卫生、社保、环保、教育等诸多社会事务的信息化运用,让政府日常工作更“智慧”。
稿一: “数字城管”一期下旬投入试行
在不久的将来,佛山市民就可以通过短信、视频、录音、网站进行投诉,而之前只能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传统方式进行投诉。这是“数字城管”带来的方便,佛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有关人员介绍,“数字城管”可以优化政府部门与市民的沟通界面,实现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据悉,佛山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主要构建数字城管的核心系统,覆盖各区的中心城区;二期主要是将数字城管的核心系统覆盖到各区的其他镇街,实现全市覆盖;三期主要是进行系统功能扩展。目前除一期正在建设外,二期、三期何时开始建设尚无具体的时间表,须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方能实施。
目前,佛山市“数字城管”一期工程建设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市级平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各区的区级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市及南海区将于今年6月下旬投入试运行,其他区在亚运会前投入使用,目前市及各区都在朝着这个既定目标全力推进。
佛山市“数字城管”投入使用后,将会在多个领域取得良好突破,将率先在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第一个覆盖全市的综合性业务信息系统,这是奠定高效政府的基础。
稿二 “智慧环保”构建智能化环保平台
传统的环境检测采取定期抽样,一年只检测几次,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出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现在,南海环保局通过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在污染排放口安装视频和传感器,可以一天内就抽样检测4次,然后通过机器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污染问题。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有关部门,供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决策。目前,这种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在南海74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115套。
南海区前日正式启动“智慧环保活动月”,将实现智慧环保定为环保工作的新目标。这与《纲要》中实施“数字环保”不谋而合。“智慧环保”主要针对水体、大气、污染源、危险品源等几类典型环境保护对象。“智慧环保”的基础是物联网。因此,南海的环保策略主要是依靠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设立污染源监控系统,追踪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水量和水质,然后传递到环保中心,进行智能化的分析管理。
南海区环保局局长崔国透露,目前,南海已建立起一个立体化、智能化的环保领域物联网平台,可以对全区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了全区的环境质量,实现了用环境再造优化经济发展。
稿三:新社保信息系统本月5区联网上线
《纲要》中指出,推进社保领域信息化,推动“市民卡”工程建设。以实施“市民卡”工程为主体,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一卡通”。
本月,随着新社保信息系统在5区联网上线,将成为佛山社保领域信息化建设一个里程碑。此外,新社保信息系统运作也是实现广佛两地社保信息无缝对接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佛山5区社保信息系统各自独立运作,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职工区就医不可现场结算,只能先垫付,再回所在区报销。为改变这一状况,佛山市在2007年开始建设新的佛山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目标是构建一个全市5区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系统。
去年以来,禅城区、南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相继启用新系统,而顺德计划本月7日启用。“这将标志着,佛山社保信息系统实现5区联网,而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预计到本月中下旬。”佛山市社保基金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关键词二 大众生活智能
“大众生活智能”是《纲要》给市民描绘的城市梦想,在周志彤看来,由前期“U—佛山”推进做基础,特别是3G时代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与佛山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将有利地推动市民“智能生活”的进程,其中主要特征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信息化便捷,让市民生活更随心。
稿一: 身份证号码作电子病历号码
《纲要》提出,要建立市民健康数据库。昨日记者从佛山市卫生局获悉,作为“数字佛山”系列工程一的部分,今年卫生部门将在全市挑选5家公立医院作为“医卡通”试点,两年后,患者只要持病历或“医卡通”,甚至只须凭身份证,就可在市内任何一家公立医院看病。
今年将试行的佛山“医卡通”将是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等数据共享的主索引和个人身份识别号码,统一制作,每个市民一卡一号。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待推行医卡通,全市持卡人在佛山市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享受医疗、预防、保健、咨询、购药和结算医药费等服务。
为了加强“医卡通”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卫生部门正在与银行方面商讨“医卡通”支付医疗服务费用、遗失后如何挂失等问题。
而被列入试点的医院,患者可以凭“医卡通”在任何一家医院查询自己的病历和各种检查结果。转院看病时,也不必再办理诊疗卡和购买纸质病历以及重复检查。另外,今后“医卡通”还可实现医疗服务交费的功能,改变目前患者到医院就诊顺序:基本上都是先挂号,后交费,再接受诊疗,有时看一次病得反复排队交费。今后,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有了“医卡通”就可以免去排队挂号和交费的麻烦,并实现“先诊疗后结算”,看完病后一次刷卡结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稿二 “U—生活”为“智慧城市”加速
衣食住行是普通市民每天的生活,不用去排队买票,手机船票让市民来去香港自由;登录为民邮箱,家里水电费账单清清楚楚;食品安全成为全民话题,食品溯源系统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这些都是佛山移动信息化产品给老百姓们打造的“U—佛山”场景。对此,佛山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真实信息化应用,为“四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加速,让老百姓和企业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化的存在。
佛山移动为配合佛山市政府的信息化战略,在去年就启动了U-佛山无线城市项目建设,从基础网络、内容应用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内容,并推出了集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多媒体终端等业务形式的“无线城市门户”,为市民提供城市热点、时事新闻、便民服务、旅游佛山、掌上娱乐、商家优惠等六个方面的服务。
今年,佛山移动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建设TD基站1136个、WLAN热点450个,总体规模达到2300个TD基站,870个WLAN热点打造100%立体网络覆盖的智慧城市;应用内容方面,从政务、民生、产业和文化四个方面推出贴近老百姓和企业的应用,如手机移动办公、交通实时路况、手机视频、手机支付、公共信息服务站等服务。
背景
从3+1规划纲要到“智慧佛山”
佛山信息化一直引领着全国地级市潮流,2008年出台的《佛山市信息化发展“3+1”规划纲要》,对佛山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提升城市化、信息化加快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超前引领的规划。但是当时更强调的是“两化融合”还没上升的“四化融合”的高度。
去年11月,佛山市政府召开了信息化发展“3+1”规划纲要推进落实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抓佛山产业发展转型的机遇,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等发展。而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会议上,佛山就做了唯一的典型经验介绍,佛山“两化”融合工作经验被认为正在形成“佛山模式”,同时佛山也进入国家工信部首批公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上。
基于此,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的佛山,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市委书记陈云贤提出“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施政理念,一下子就引来社会各界的共鸣。
链接 “智慧佛山”总体目标:
到2015年,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信息化体系较为完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和重要支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四化融合”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行列,“智慧佛山”基本建成。
“智慧佛山”十大重点工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网络声音:
实名网友“吴劢”:智慧佛山不单单是感知中国,智慧广东的延伸与落地,更是佛山人文精神、社会和谐的体现,这个概念应该继续加以诠释与深化。
网友“150****1911”:实现智慧佛山需要佛山人的智慧,实现四化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改善工薪一族的待遇,让劳动者(特别一线工人)体面地劳动,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蛋糕做大了就要较公平地分配蛋糕。
网友“134****3848:必须解决普通民众的就业就医居住的问题,目标不要订得太高切合民生的要求。
网友136****0006:没有资本、科技、教育、产业相融合形成强势总部经济,是很难称为智慧佛山的。
产业升级 “四化融合”打造“智慧的经济”
“智慧佛山”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智慧的经济”。《纲要》显示,佛山将借助信息化打通产业脉络,以次提升传统产业及打造新兴产业。
打通传统产业信息化经脉
在佛山,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食品饮料、陶瓷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的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已成浩荡潮流。
企业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等进行自主创新,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信息产业比重将逐步加大,两化融合的新兴产业不断衍生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构建,现有经济将彻底革新。
《纲要》提出,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推进研发设计电子化、产品构成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济管理科学化等。
借此,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中实现对人流、物流的科学控制,促进节能减排与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与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打造3个超千亿新兴产业
信息化催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佛山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去年佛山信息产业总产值约2800亿元,包含软件业在内的信息服务业的业务总量达300亿元。
借力“智慧经济”,佛山重点打造光电、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目前,佛山已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将以次重点培育液晶显示、LED照明、光伏三个产业。三大产业目标均为2012年产值超千亿元。
据悉,新材料将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群。而现代服务业着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
与此同时,环保、新医药、新能源汽车也将是佛山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企业解读
省人大代表、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本土企业要改变观念参与新兴产业
“对‘智慧佛山’的理解将改变佛山人的生活方式。” 省人大代表、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说,作为佛山传统产业企业升级转型的代表,鲍杰军对《纲要》里新兴产业“相当重要地位”表现了浓厚兴趣。
本土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发展主力军,。鲍杰军表示,一方面是佛山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很多新兴产业进入,另一方面,很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佛山本土民企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介入到佛山新兴产业浪潮中,让企业实现新一轮发展。
“毕竟进入新兴产业不是每个本土企业都能做的,很多本土民企更重要的是有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 鲍杰军说,譬如佛山家居产业如陶瓷、家具等行业,现在来看那些提早转型的企业都变身为“创意产业”的先行军,而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也成效斐然,这都是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商业模式的结果。
重点物联网:重点在应用
“物联网无疑是‘智慧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信产局局长周志彤表示。
5月底,广东省正式启动“智慧广东”计划,将到2012年打造出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
目前,佛山家电已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展开合作,开发物联网家智能家电项目。而《纲要》也要求从深化与香港合作突进RFID产业等方面着力打造物联网。“佛山结合产业、企业以及市民需求,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周志彤说。
佛山重点落地物联网技术
据悉, 到2012年,广东将力争实现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催生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智慧广东”。
“智慧佛山”的关键一环同样是不能或缺的物联网。
周志彤介绍,目前佛山家电已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展开合作,开发物联网智能家电项目。而《纲要》也要求从深化与香港合作突进RFID产业等方面着力打造物联网。“佛山结合产业、企业以及市民需求,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有关专家认为,物联网真正实现成熟的产业化还需要10年左右时间,在全球标准还存在缺失的现状下,佛山重点落地物联网技术,符合产业和城市的实际。
物联网打造“智慧家电”
据悉,佛山从去年开始就与“国家RFID产业化(上海)基地”合作开发物联网家智能家电项目。
项目合作方之一的瑞德电子研发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主要是将芯片植入集成电路板之中,然后通过无线天线记录各种数据,输送至家电管理系统数据平台,消费者通过在手机、车载、电脑等终端安装识别器,就可读取这个家电在制造、销售、流通和维修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诸如制造时间、出厂时间、厂家提供何种售后服务,最近的维修点在哪等等。
该负责人解释说,与目前条形码技术不同,集成电路板上的芯片相当于给电器安装了一个“身份证”,每个电器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号”,同时也可以记录各个部件的供应商数据。
目前,该项目的技术攻关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完成了芯片植入技术和无线天线的设计,以及数据平台框架的搭建,预计今年可完成中间件的建设,届时该公司还将推出体验系统,向家电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推介使用该系统,在体验的基础上然后再向空调、微波炉等行业普及物联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