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普及还得再等等
当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手机版、银行手机版等业务和软件的普及,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相继开通手机支付功能,种种现象表明,手机支付成为一种消费形式已渐成趋势。各大机构纷纷将手机作为一个支付系统,这不能不说明手机这个通讯设备已经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并且成为人人都想品尝的“大蛋糕”。
手机“刷卡”已推出
以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为例,包括了网上支付、手机“刷卡”等功能。据辽宁移动客服工作人员介绍,用户选择好银行,将费用转到手机钱包账户,通过手机钱包缴纳电话费、水电费或者购物等;手机“刷卡”则需要到指定营业厅办理一张具有“刷卡”功能的SIM卡,消费时只要商户有专用的手机“刷卡”设备就可以直接使用。
据沈阳电信工作人员表示,电信正在推广的“银联翼宝”就是一种手机支付产品,最多可绑定10张银行卡,充值缴费、查询余额、信用卡还款、转账等功能均可实现;只要在指定的电信营业厅免费升级一张具有“刷卡”功能的UIM卡即可。同时“银联翼宝”只与用户的UIM卡绑定,所以更换手机并不会对“银联翼宝”的使用产生影响。
手机“刷卡”暂未普及
如果可以将手机和银行卡绑定,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也许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在钱包里装各家的银行卡了,也不会担心钱包丢失后穿梭于各家银行补办银行卡。
通过移动的网站记者了解到,手机支付功能不但可以进行日常水电费的缴纳,网购、彩票等生活方式也可以使用手机支付,与其合作的商户共有67家。但据移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手机钱包”消费在沈阳暂时还没有实现。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手机支付虽然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但是发展和普及需要时间和技术的完善;例如刷卡设备的普及、手机内置芯片的升级等,最重要的手机安全与消费安全等,这些都是面临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杨阳
为保安全 别在银行卡内存大额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达到3058万,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整体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
但安全性是困扰手机支付业务的一大因素。
一方面,从硬件角度来看,手机比银行卡更容易丢失。用户一旦丢失手机,无疑将有可能给用户带来比通常情况更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从软件角度来看,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完善,各种手机病毒也层出不穷。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一般不会仅局限于这一应用,手机上网、下载也会成为其日常应用。在此情况下,一旦终端遭受手机病毒侵袭,那么用户的手机支付密码就有可能被恶意窃取,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这些安全隐患,用户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2.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登录正规网站,避免任意下载一些可信度不高的软件导致感染手机病毒,定期杀毒;3.如果用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不要在银行卡内储存过大数额的资金,避免发生连锁反应;4.使用手机现场支付功能的,如果需要大规模支付的,请在支付前充值,并尽快使用,避免手机遗失导致的资金损失;5.向通信运营商了解更多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