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专家:中国应构建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应加快制定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配套政策,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防护手段上有所突破,构建自主可信的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曝光美国“棱镜”计划的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9年以来持续入侵和监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网络。在全世界密切关注此次事件时, 中国的网络空间安全现状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相比信息化发展的突飞猛进,中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远未跟上步伐。欧洲安全与防务知名智库SDA公司2012年对23个国家的 网络安全防御水平进行评级,中国的信息安全水平排名第16位,处于中下水平。
有西方分析家指出,中国的水电站大坝、石油天然气管道和其他一些由计算机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易受到 网络攻击。
随着国家信息化继续加快推进,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着眼未来,我们在 网络空间安全的战略筹划中需重点关注五个方面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
随着对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网络空间安全问题超越了专业技术层面,构成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的综合挑战。因此,我国 网络安全防护也迫切需要走出技术维护和配合的低层次运行水平,上升到统一筹划、综合防护的战略高度。
首先,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趋势表明,争夺未来的焦点是战略规划之争。谁能先知先觉、抢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战略主动权。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公开颁布国家级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应加快制定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配套政策。
同时,把战略管理的着力点放在“跨域融合”上。立足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平衡好利益冲突,融合好利益诉求,研究解决好信息化发展和管理中那些跨部门、跨领域、超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瓶颈问题。
加强网络空间力量建设
从世界总体形势看,各国对网络空间安全越来越重视。在提高自身信息系统防御水平方面,多采取这样四条措施:成立国家级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大投入;加强立法,授权和扩大执法部门的监管;不断更新技术手段。
此外,各国军队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有的甚至起着主体作用。联合国裁军机构报告称,世界上有46个国家建立了网络作战部队,100多个国家在发展网络战装备。这两年,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印度以及朝鲜都开始有所动作。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法国则正式宣布开发进攻性武器,提高 网络攻击能力。
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近年来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新应用,网络安全任务将更加繁重。不妨自问:我们的能源、金融、交通、电子等关键信息系统能否应对“网络导弹”?如果我们某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受到 网络攻击,我们的信息系统多长时间能够恢复?我们军队又能否应国家的要求提供应急支援?从发展趋势看,未来陆、海、空、天每一个作战领域都将与网络联在一起,军队如何保持在这些空间的行动自由,或者说,如何保证关键行动的实施?
要回答好上述问题,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联合型成建制的网络力量。
构建自主可信的
国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整体而言,我国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进展相对有限。目前,高端信息产品尚不能完全自主,特别是核心设备技术、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安全标准等严重依赖于国外厂商,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有近70%的信息设备来自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