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别犯晕
“云计算不只是一个愿景、一项技术,而是未来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在位于北京“鸟巢”旁的“盘古大观”写字楼――IBM大中华区总部,2010年底刚新进的办公地点,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向记者讲起了云计算。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云’就‘晕’,‘云’仿佛很‘缥缈’,很遥远。其实,‘云’已经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说。
除了通过示意图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外,王胜航力图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云计算。
王胜航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从IBM自身说起。据他介绍,IBM开发中心约有4000人,其中合作伙伴占1000多人,为避免核心技术外泄、充分保护研发成果及专利性技术,IBM过去聘请了大量人员进行IT设备维护和各种安全监测。如今,IBM把1000多个外部开发人员的电脑变成了基于云的桌面系统,其U盘口在后端授权后才可使用。员工输入用户密码,系统自动判断和确认隶属哪个项目,只将其需要的软件开发环境打开,并分配相应的计算资源。
“开发人员到公司上班,不一定要找到固定的座位,他只要开启任意一台计算机,就可以继续前一天的工作。”王胜航说。
王胜航介绍说,云计算可以把成千上万台电脑简化成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所有的计算能力、系统和文件都会放入后台云上。由此,前端设备使用寿命将延长也易于维护,后端的服务器也易于扩展,从而大幅降低电脑采购与维护成本。
他同时表示,桌面云在降低IT维护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此类运用不仅适用于科研开发等,还可应用于呼叫中心、教育培训、学校、政府和家庭办公。对于银行而言,“云”提升了效率和服务水平。
王胜航举的第二个例子是电信领域中的短信。他说,每年春节、中秋,有人甚至要收发上千条短信。对于电信公司来说,这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因为如果按照这个峰值来购买服务器,那么在其他的300多天,这些服务器的使用率可能就只有20%左右,购买费用和维护成本都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他解释说,有了“云”,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把所有业务作为一个资源池,短信业务出现峰值,就可以从其他业务那里“租用”计算能力,因为不可能所有业务同时出现峰值,这样成本降下来了,利润空间就上去了。
谈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王胜航举的例子是容灾备份中心。他说,中国有17家商业银行,还有超过100家的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几乎都在运行灾备中心。但无论是何种模式,都会出现资源的空置和浪费,因为毕竟出现问题的几率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灾备中心运行信用卡等其他业务。如果灾备真的发生,就可以卸载掉这些加上去的业务,附加业务只是会受到带宽的影响,但平时会节约非常多的资源。“出问题的时候移出灾备中心,好了之后再切回来。”他说。
对于云计算这项新技术,银行的态度是否会很谨慎?面对记者的问题,王胜航表示,所有人都想用最新的技术,与此同时银行的确是最稳重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交叉点和平衡点。
他认为,银行运用云计算是从企业内部开始,从非业务的领域慢慢向外联业务或者其他的业务拓展。王胜航告诉记者,他一直反对不经过分析把所有的业务全部投入云计算,他说他暂时不建议银行现在就把最为核心的业务放在“云”上。
“一个企业要变成‘云’是一条路,一条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王胜航说,为银行做云计算的服务,也不是凭空在某项业务上运用,之前需要全面细致的分析。
据介绍,IBM在国内已经与山东农信社、江苏农信社、广东农信社、浙商银行等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其在业务成长与经营创新方面提供保障。
王胜航告诉记者,云计算现在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现在国内已经有5个城市在试点,包括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等。上海要在未来3年整合100家当地的软件开发商,产生1000亿元的“云”效益。
“云”就要开始无处不在了,王胜航说他接到过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邀请,去给董事会做“云”的讲座,企业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通过“云”把业务提升到一个蓝海的领域去,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提‘云’就‘晕’,‘云’仿佛很‘缥缈’,很遥远。其实,‘云’已经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他说。
除了通过示意图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外,王胜航力图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云计算。
王胜航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从IBM自身说起。据他介绍,IBM开发中心约有4000人,其中合作伙伴占1000多人,为避免核心技术外泄、充分保护研发成果及专利性技术,IBM过去聘请了大量人员进行IT设备维护和各种安全监测。如今,IBM把1000多个外部开发人员的电脑变成了基于云的桌面系统,其U盘口在后端授权后才可使用。员工输入用户密码,系统自动判断和确认隶属哪个项目,只将其需要的软件开发环境打开,并分配相应的计算资源。
“开发人员到公司上班,不一定要找到固定的座位,他只要开启任意一台计算机,就可以继续前一天的工作。”王胜航说。
王胜航介绍说,云计算可以把成千上万台电脑简化成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所有的计算能力、系统和文件都会放入后台云上。由此,前端设备使用寿命将延长也易于维护,后端的服务器也易于扩展,从而大幅降低电脑采购与维护成本。
他同时表示,桌面云在降低IT维护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此类运用不仅适用于科研开发等,还可应用于呼叫中心、教育培训、学校、政府和家庭办公。对于银行而言,“云”提升了效率和服务水平。
王胜航举的第二个例子是电信领域中的短信。他说,每年春节、中秋,有人甚至要收发上千条短信。对于电信公司来说,这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因为如果按照这个峰值来购买服务器,那么在其他的300多天,这些服务器的使用率可能就只有20%左右,购买费用和维护成本都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他解释说,有了“云”,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把所有业务作为一个资源池,短信业务出现峰值,就可以从其他业务那里“租用”计算能力,因为不可能所有业务同时出现峰值,这样成本降下来了,利润空间就上去了。
谈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王胜航举的例子是容灾备份中心。他说,中国有17家商业银行,还有超过100家的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几乎都在运行灾备中心。但无论是何种模式,都会出现资源的空置和浪费,因为毕竟出现问题的几率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灾备中心运行信用卡等其他业务。如果灾备真的发生,就可以卸载掉这些加上去的业务,附加业务只是会受到带宽的影响,但平时会节约非常多的资源。“出问题的时候移出灾备中心,好了之后再切回来。”他说。
对于云计算这项新技术,银行的态度是否会很谨慎?面对记者的问题,王胜航表示,所有人都想用最新的技术,与此同时银行的确是最稳重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交叉点和平衡点。
他认为,银行运用云计算是从企业内部开始,从非业务的领域慢慢向外联业务或者其他的业务拓展。王胜航告诉记者,他一直反对不经过分析把所有的业务全部投入云计算,他说他暂时不建议银行现在就把最为核心的业务放在“云”上。
“一个企业要变成‘云’是一条路,一条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王胜航说,为银行做云计算的服务,也不是凭空在某项业务上运用,之前需要全面细致的分析。
据介绍,IBM在国内已经与山东农信社、江苏农信社、广东农信社、浙商银行等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其在业务成长与经营创新方面提供保障。
王胜航告诉记者,云计算现在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距。现在国内已经有5个城市在试点,包括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等。上海要在未来3年整合100家当地的软件开发商,产生1000亿元的“云”效益。
“云”就要开始无处不在了,王胜航说他接到过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邀请,去给董事会做“云”的讲座,企业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通过“云”把业务提升到一个蓝海的领域去,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