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交通部门采取三项措施改革创新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新型城乡关系融合发展。
市委《决定》提出,“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乡一体的路网、公交网”。为此市交通部门将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探索多元化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机制;完善城市配送经营许可制度,健全运力投放机制,研究制定城市配送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建立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推进村邮站配送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建立城乡配送体系。
二是推进公共交通发展体制改革,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目前,全市公交企业多且散,全市共有14家,其中国有11家,民营3家,呈现多家经营、多元化投资格局。公交专营区划分不尽合理,线路重复系数过高和过度竞争。公交资金补贴很难与公交公司服务水平挂钩,无法对公交企业改善自身服务水平产生有效激励。出行需求服务质量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为此市交通运输委将重点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公交企业服务评价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设公交服务质量与线路经营权挂钩制度,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是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方式。
在资金、土地和环境等要素不能无限制供给的条件下,必须推进智慧交通建设,通过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以提升交通运输承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目前,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受行业管理部门条块信息化管理机制制约,横向信息共享与协同水平不高,缺乏统一的协调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在交通规划、设施建设、交通运行、交通事故管理、紧急事件反应、大型活动组织等方面,信息数据对事前决策、事中处理和事后评估的智能化分析支持作用和效益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要加快建设跨部门、多层次的智慧交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成立全市综合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发挥智慧交通在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中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