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物联网时代来临 手机支付正在成为新宠

物联网时代来临手机支付正在成为新宠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在物联网的时代,手机支付的诱惑势不可挡。

  “手机取代信用卡是迟早的事。”在近日深圳举行的一次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大胆预言。

  如今,在手机支付宝上,每天都有几百万用户通过“指尖”进行着交易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

  继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正在成为新宠。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蕴含着移动金融广阔的成长空间,专家预计,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

  中国移动牵手中国银联

  50个城市即将试点手机支付

  马蔚华的说法在现实中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验证。最近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在支付标准上僵持近3年后终于“握手言和”,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在产品研发、技术标准、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这被业界看做移动支付标准的“破冰”,更有人士预言:全面手机支付时代即将来临。

  基于此,不管是互联网线上支付,还是传统线下支付,只需携带一部手机就能搞掂所有消费支付,“无卡消费”不是梦。

  实际上,国内多家银行在开发手机支付上也不遗余力,纷纷推出手机支付客户端,创新无卡支付、转账等,令移动支付显示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易观国际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87亿户,交易额达742亿元,同比增长67.8%。该报告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在市场迅速扩张的同时,国内三大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机构纷纷加快了跑马圈地的速度。

  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中国银联拥有近300家境内外成员机构,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此次,两家行业龙头将依托各自在主营领域内的丰富经验与资源,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在移动支付领域展开深度业务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SIM卡等安全载体承载银行卡账户的移动支付产品;并在近场支付技术标准、NFC手机产品检测、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互联互通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双方计划在全国不少于50个城市的范围内建设移动支付业务示范商圈,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产品,并配以受理环境的升级。不久之后,广大的移动手机用户便可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Quick Pass”的POS机具上通过“刷手机”实现近场支付,也可以通过轻松点击手机屏幕完成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在线购物等远程支付操作。

  对于和银联的合作,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手机支付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目前我们和银联的标准已经统一,平台也搭建起来了,下一步要尽快把NFC(近距离无线通讯)的功能内置到手机中去。”

  中国联通同样不甘落后。该公司早在2007年便开始与银联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今年4月,中国联通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并宣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基于电子现金的近场支付产品并启动试点。截至目前,联通支付公司已与20多家银行及银联、万事达卡和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合作。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虽落后一步,但发展情况却领先对手。2010年,中国电信联手中国银联推出“翼支付”,旗下多款手机支持各类行业卡、公交卡、校政企内部卡账号、银行卡等支付方式。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翼支付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169.6亿元。

  此前,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技术标准,分别是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和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由于牵涉金融和通讯两个行业产业链上的多重因素,多年来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迟迟难定,致使行业发展遇阻。因此在现阶段,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的合作将是解决标准之争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近日也透露,移动支付标准有望年内出台。在近场支付领域,已经确定为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政策的许可将为移动支付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123
[上一个资讯]:天诚盛业助力农信银中心 ...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全国首个物联网钢铁物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