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中金数据:云时代的企业级数据中心转型

中金数据:云时代的企业级数据中心转型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2011年7月22日中国云计算峰会在北京召开,云计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称之为概念或者噱头,2011年云计算峰会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云计算已经落地,并且进入高速发展期,各家企业发挥其所长通力合作发展中国云计算。

  云计算时代,企业级的数据中心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呢?迎接海量的数据又如何进行挑战,云计算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又带来那些影响?中金数据云计算服务部副总经理邹均先生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金数据云计算服务部副总经理 邹均先生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今天的题目是云时代的企业级数据中心转型。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现在任职中金数据云计算服务部,加入中金数据之前在澳洲IBM担任负责金融行业的IT架构,今年初才回到中国。

  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1、背景介绍

  2、云时代数据中心转型

  3、中金数据的探索

  4、结论

  一、背景介绍

  英语中有一个成语,中文的意思是房间里大象,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大家可能由于各种方面的因素,不想去面对。今天在数据中心和机房都存在这样的大象,所谓数据的大象。

  根据IDC的预测,全球数字数据量每两年便翻一番,今年数据量将1.8泽字节,到2020年,服务器数量将是现在的10倍,信息量将来现在的50倍。云的时代跟过去不太一样,过去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企业来产生的,到了今天云的时代,WEB2.0的时代,大部分的数据通过最终消费者在互联网、社交网上面产生。全球75%的数据都由个人创建,企业往往要对80%的数据负责。

  随着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数据的增长率肯定是有增无减。

  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通信能力的挑战,对存储能力的挑战,对计算能力的挑战。

  这些挑战最主要的还不是技术层面的挑战,因为我们知道,芯片层面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今年五月份在英特尔发布会上再次强调摩尔定律实际还是正确的,芯片的处理能力在每18个月和两年之间翻一倍,四十多年来这个定律是正确的。从技术上是可以支持这种处理能力,但是处理能力的背后是需要有电来支持。在数据中心层级,我们要考虑的是另一个所谓的戈尔定律,戈尔强调目前的消费能力是不可持续的,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造成大规模的气候的变化,这是不可持续的。

  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最后是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正象张老师、蔡老师说的节能电源方面的可持续性的一些问题。

  前面张老师也说了云计算在节能方面是最有效的,云计算是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唯一可选项。

  大家知道,云计算有很多种定义,但是我们觉得很多定义方面局限在技术方面,技术上通过提供虚拟化、容错和并行处理的软件将传统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转化成可以弹性伸缩的服务。

  从业务模式来看,是一种按用量付费的服务提供模式。

  从经济方面,很多人忽略了,云计算是采用廉价服务器而不是高性能服务器来构件提供大规模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

  云计算就是把廉价硬件软件化、软件服务化,服务运营化,运营规模化的一套技术和业务模式。

  云计算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也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云计算带来的变化,在应用上,可能会对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可以不象别的大企业要去建机房,做很多固定资产的投资,IT外包的形式会成为主流。开元软件也会一种主要的选择。

  云计算实地的趋势: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数据服务、节能减排、智能终端。

  用户体验,所有的东西都回到用户,用户喜欢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才能持续。

  云计算的本质,从技术角度是创新,从商业角度对传统的模式的颠覆。

  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从数据中心来看,是支撑云计算产业云后台。云计算所需的大规模动态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都是由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云端上流动的数据也在数据中心找到最后归宿。

  数据中心成为云计算产业链汇聚、交融的关键节点。

  芯片、服务器、配套设备、基础软件、平台软件、运营服务产业会聚点,物联网数据处理、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

  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推动整个云计算产业链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数据中心在云时代的转型势在必行,超过78%的数据中心在2000年前建成,70%的数据中心在1985年前建成。数据中心每平方米耗电是办公室的10至30倍。数据中心中的供电,可能只有3%的是真正用在计算上,超过50%的电是用在散热上。

  云计算的后台需要大规模、低碳、节能、绿色的数据中心,有了数据中心,云计算的应用才能够集中运营和在线支付数据中心的演变经过了第一代,低密度传统服务器的时代,第二代高密度机架式服务器成为主流的数据中心,第三代是可扩展集装箱的机房,今后向云计算时代的模块化方面转型。

  国外数据中心的转型走得比较早,一般的企业虚拟化的程度可能会达到70%,以前澳洲的客户,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是很高的。外包上也走得很早。谷歌现在提出的理念数据中心即电脑,也提出了仓库级计算的理念,涌现出一批象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大型的绿色云计算中心。

  举例,象苹果的数据中心,和我们国家的数据中心很大不一样,他们的数据中心可能在荒山野岭里,可能靠近发电站,靠近水源,大多是采用自然风来冷却,他们的PUE达到1.2左右。

  微软公司正在从软件公司过渡到云计算公司,原先的企业作用名在每个桌面上和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PC,现在是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提供连续的云计算服务。微软自己构建和运维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如果对比国外,国内数据中心在云时代的转型已经落后于国外的同行,我们很多政府部门或企业,喜欢采购使用大量的高端计算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等,这些硬件利用率极低,很多是7%至8%左右。目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差不多51万个数据中心,70%的数据中心小于100平方米,一般的数据中心PUE值是2至3,而国外数据中心PUE值是1.8。国内企业虚拟化比例10%至20%,而国外很多企业虚拟化比例已达70%。

  最近看到盛大刚刚发布了云计算的产品服务的报价,特别的低。看起来即使亚马逊不进中国,将来象盛大提供的服务业会使得企业的数据中心存在的必要性打上问号。

  企业为什么有这些问题,有很多转型的障碍:

  1、政策法规,数据第三方托管、安全、隐私,服务资源,ISP、ICP等等。

  2、需求方面,IT外包在中国仍然没有起步,企业的预算、采购流程仍然是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服务为中心。

  3、供应因素、技术因素、成本因素等等,最重要的是理念上的,节能减排方面还是赶不上国外的同行。

  中金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探索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通过产业链,通过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打通关键产业链环节,降低云转型的成本。大家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创新,保护云、语音云等等,加快云时代的转型步伐。

  中金云后台定位,云计算产业链多方供应的基础平台与支撑枢纽,后台的云环境,云数据中心,设施环境,虚拟计算的资源池等等,可以把这些转化称为上面的Saas提供支撑性的服务。

  我们的总体建设框架,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一套体系,两层服务。

  一个云数据中心,

  三个技术平台:云资源管理平台、云数据托管平台、云后台运营服务支撑平台

  一套运营体系,从产品市场规划到运营服务保障的端到端运营体系

  这是比较形象化的云后台的图。

  为客户带来的价值,享有高等级基础服务,丰富的资源降低创新门槛,通过整合Saas应用,积极发展客户。多层次多模式服务支持量身定做。

  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是北京云数据中心,具备容错级T4标准,未来北京、昆、烟等地都有数据中心平台。

  7月28日发布北京祥云后台,北京市的领导、工信部等都会光临。我们也欢迎大家去参加发布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体验中心的效果图。

  结论:云时代数据中心必须转型,大数据,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竞争。

  中国数据中心在云时代的转型存在很大的障碍,已经落后国外同行,克服这些障碍,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群策群力,通过产学研联合实现赶忙。

  中金数据在云转型过程中进行了探索,一定找准产业链定位,我们的定位是云后台,通过创新,提供行业云的服务来赢得客户。

  谢谢大家!

[上一个资讯]:物联网应用智能系统应用平...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国网电科院:抢占创新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