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个层面加速“融合”进程
记者:今年河北省提出GDP增长的目标是9%,对于河北这个重工业大省来说,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效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你如何看待两化融合工作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王昌:工业领域是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对于河北省来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意义重大,需求迫切。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特征比较明显,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行业技术水平低、领军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两化融合的全面推进,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近几年来,河北省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你们是如何针对河北省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的?
王昌:河北省传统的工业企业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重。为了让两化融合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我们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在企业层面,一是组织开展了培育百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工作。制定了《培育百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企业专项工作方案》,围绕钢铁、煤炭、石化、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2个重点行业,每年培育100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产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二是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河北省有4家企业的项目列入全国首批80个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为国家首批100个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共有22个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和5个企业的清洁生产项目列为国家级示范项目。三是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召开全省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四是加大对企业两化融合项目的资金引导。
2011年,省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两化融合项目贴息资金1200多万元。
在行业层面,抓好面向行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河北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了中国钢铁产业网、中国耐材网、河北大宗商品交易等一批专业化行业特色网站,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开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为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标准化、可参考的发展路径。组织开展两化融合行业对标,组织省内40多家钢铁企业到上海宝钢进行现场参观和对标,为提高河北省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在区域层面,认真抓好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唐山市在推进信息技术向主导产业渗透融合、着力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以两化融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组织召开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以推进安平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为契机,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成效初显
记者:通过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的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企业获利情况如何?
王昌:我们针对性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的各个环节,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如,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的产销一体化系统使库存降低20%~30%,非计划品率降低20%~30%,存货成本降低10%以上。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高速动车组产品研发平台、经营管理平台、生产平台等3个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高度集成和统一,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达30%左右,缩短生产周期15%~20%左右。
两化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开滦集团以信息化为支撑,从企业自身物流需要演变成为提供第三方业务的现代化物流公司,现代物流、煤化工等非煤产业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到了74%。秦皇岛港通过建设以海运煤炭交易信息平台、环渤海动力煤指数发布平台为核心的增值业务系统,成功实现了港口资源的增值、业务的拓展和服务的延伸。
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安平县围绕丝网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丝网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物流配送平台。引进先进设备1000多台(套),新工艺120多项,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记者:我们看到,当前,河北省两化融合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不断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你认为在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昌:从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主要存在3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两化融合的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三是两化融合保障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满足两化融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本地IT企业服务两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两化融合的需求。
在“深度融合”上下工夫
记者: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总体要求,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业领域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年底,“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你们将通过哪些措施推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王昌:“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两化深度融合上下工夫,重点是推进信息化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重点发展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以信息化支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信息化在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服务网络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促进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高端化,纺织、轻工和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品牌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二是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和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无线射频、全球定位、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三是推进信息化在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行业的应用和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和能源交通发展。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建立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在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和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力。以信息化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内生动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化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智能城市建设,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需求。五是推进信息化在节能减排、产业聚集、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改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保障支撑条件。
记者:政府部门在政策方面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
王昌:在政策保障方面,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规划发展制度、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两化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制定促进两化融合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促进两化融合的投融资机制。开展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对标赶超。建立支撑体系,从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两化融合标准体系、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河北省信息化条例》立法进程,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两化融合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