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智慧沈北”(组图)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区域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上,沈北新区要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以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才能早日让"中心城市新都心、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田园新都市建设"变成现实。”沈北新区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沈北谋全局、立长远之策,要推动沈北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不断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沈北可持续发展动力,是沈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总体思路:按照《沈北新区建设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实施方案》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十二五”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以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人才集聚、科技金融结合、科技产业发展为重点,在资源整合、技术转移、多元化投入、技术开发、人才激励和成果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提升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建成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沈北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具体目标:以集聚创新源头,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目标,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构建由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研发团队组成的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体系,建设“智慧沈北”。
实施“555”创新源头聚集工程,依托沈北大学城、科研院所、特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等资源优势,培育和引进5个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等,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培育50个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带动500家科技创新单位加入科技创新联盟,打造令人瞩目的“沈北创新源头聚集区”。
实施“海聚”工程,建立5个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聚集5个由国家级中青年创新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20个由创新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名海外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打造东北地区创新创业最活跃、创新人才最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乐土”。
培育、引入10家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带动30家科技服务机构向新区集聚,实现聚集区的科技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显著提升,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科技服务聚集区。
推动不少于20项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重点项目转化落地;推动新区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到“十二五”末期突破8亿元,带动主导产业产值近15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首选基地。
创新统筹协调机制
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沈北新区切实转变科技管理方式,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努力形成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合力。
建立健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统筹机制。建立沈北新区政产学研金联席会,加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沟通和全面合作,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优化配置区域科技资源;完善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手段,建立科技服务主管部门、属地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同服务的科技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沈北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设立行政服务平台,对科技型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专利、金融、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科技立项以及优惠政策落实等“一站式”服务。
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科技产业化基地。打造东北区域科技创新的展示中心、科技创新的服务中心、产学研结合的示范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的交流中心;依托辽大、沈航、医大、沈师、工程学院等沈北大学城资源建设五个大学科技园;建设以东亚种业为核心,以玉米育种、水稻育种为主攻方向的国家级种业创新中心;发挥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移动通信、数字家电、LED显示等为研究方向的移动通信及光电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以动漫、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为研究方向的创意产业创新中心;依托激光再制造、航宇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企业技术开发机制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这是沈北新区上下形成的共识。
建立企业创新和管理机制。加大企业创新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的比例,大力提升大型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达100%;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合作关系达100%;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达100%。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4%,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总体平均占销售额的8%;鼓励企业实施技术股权激励制度;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进大集团的专业研究院(所)、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用3-5年时间培育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产品,建立政府首购制度。凡列入国家《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首购产品,实行政府首购;编制新区自主创新本地产品目录,作为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和向市场推介的依据,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政府首购。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
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目前,创新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原始创新的最主要因素。沈北新区在实践中认识到,解决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原始创新投入机制,并以此为支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新区财政部门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较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创新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投入的集成度和使用效率。
促进科技金融合作与创新。选择部分银行在新区开展科技分行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新金融体制机制;扩大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工作,为科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综合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创新融资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推出一批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金融产品,提高科技贷款比重;探索建立新区产权交易中心,为科技项目、科技企业提供技术产权交易和股权融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