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ICC:年轻基地承载“芯”梦想
作为我国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中的一支年轻生力军,国家集成电路济南产业化基地(济南ICC)在2008年至今短短的5年时间里快速成长,使得济南这座有着深厚电子产业背景的城市,在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再一次站在了时代前沿。
新基地孕育“芯”梦想
集成电路产业被形象地称为整个信息产业的“心脏”,几乎在发展所有信息产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时候,都离不开该产业的支撑,所以市场需求额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集成电路市场是世界需求最大的市场,每年对集成电路需求额超过全球市场的1/3。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发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数字地球等的蓬勃发展,对支撑这一切发展领域的源头、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集成电路产业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山东是全国信息产业大省,对集成电路需求巨大。据初步统计,早在2009年山东省主要电子产品集成电路需求额就已突破306亿元。打造自主的核“芯”产业带,对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山东省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投入,集成电路设计已形成一定基础,封装、测试和制造产业逐渐开始起步,集成电路制造部分配套材料研发和生产在国内都已初步具有一定优势。而济南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地区,多年来一直是山东最大的信息产业聚集地。特别是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经过近年快速发展,已成为山东利用国际资源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示范区,是山东省未来发展集成电路的主战场。
优化环境助力“芯”企业
虽然济南市是我国发展电子产业较早的城市,但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依然处于相对起步较晚的行列,在国内的影响力不高,产业链、市场、人才等各项产业发展要素都滞后于国内其他基地。
济南ICC设立5年以来,依托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以及CIIIC的产业基础,多措并举,逐步探索适合基地自身发展实际的强“芯”之路。
经过5年发展,济南ICC企业聚集效应明显,仅新增的集成电路企业就达30余家。在集成电路产业本地化方面,基地充分借助当地传统产业为集成电路应用带来的广阔市场机遇,消费电子、智能电网、电力设备智能测控、物联网感知层、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安防监控、智能卡等芯片产品不断出新,产业服务覆盖芯片设计、系统厂商、生产制造、材料器件等IC产业的整个环节,有力推进了山东省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在服务范围延伸方面,以基地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以及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将服务辐射到山东全省以及周边省市,有力促进了基地的功能升级。
“芯”成长点燃新希望
截至目前,济南基地共聚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家,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设计为核心,以应用为先导,以整机产品与系统集成为基础,以制造、封测为链条,以半导体原材料、器件和太阳能光伏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同时成长起一批如华芯、华翼、概伦、山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知名度较高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研发中心,设计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产品,并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数字化仪表(包括水、电、煤、气)、汽车电子、数字装备、医疗电子和各类IC卡、RFID等整机和系统。
与此同时,结合集成电路产业特点,基地还将服务延伸至半导体产品、电子器件与材料以及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在百利通亚陶科技、力诺光伏等企业推动下,在晶振模组生产、MW级柔性薄膜硅太阳能电池量产领域均走在了国内前列。此外,在集成电路生产、封装和测试方面,2011年底山东华芯投资的山东省首条高端FBGA封测线在基地投产,这标志着济南的集成电路产业由设计向后段的封装生产迈出了突破性一步。而随着2012年6月山东省高端集成电路产业园在基地的奠基开工,济南市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济南,这座历久弥新的城市已大步踏上它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