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察全程监督执法(图)
广州市工商局廉政风险防控智能化成为最大亮点
自主研发的电子监察系统,使超时办案率从10%降低至3%,从时间和流程上堵住了“讲数”可能性;编制执法软件系统法规库,科学分档,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提高了行政处罚的公信力;通过将身边的真人真事改编成情景剧,使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直观见效……
文/记者汤南 通讯员穗纪宣
2009年,市工商局以番禺分局和市局注册处两个单位为试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2010年5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市工商系统全面铺开。市工商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内部管理三大权力的规范制约,共归纳梳理出三类风险共24种表现形式,制定防控措施2904项。
据了解,市工商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以来,有效强化了工商队伍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廉洁自律自觉性,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从2009年的6宗下降到2011年的1宗,行政执法领域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电子监察使超时办案率降至3%
“以往,由于当事人一走了之,不接受处罚,案卷便躺在柜子里逐渐被遗忘,类似的积案不在少数。”市纪委派驻市工商局纪检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工商局自主研发了执法办案电子监察系统后,情况大为改观。
研发系统的主创人员解释,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可以从接到线索举报开始一直到案件办结,实现对执法办案工作实时监控、全程监督。督察人员根据监察系统的廉政风险预警提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调取查阅案件办理进度和详细资料,及时进行督导和纠正。对于已经违规或超时的经济案件业务,系统会自动发出黄牌、红牌等警示并记录在案,以便事后的监督调查和效能测评。
“这个系统从时间和流程上杜绝了找关系疏通的可能性,堵住了廉政风险漏洞。”该主创人员称,电子监察系统有效规范了办案程序,提高了办案效率,超时办案情况从2007年的10%下降到去年的3%。
同时,市工商局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广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主动接受监督。
九成以上行政处罚案有裁量标准
市工商局法规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几年,接到的几宗当事人申请的行政复议,审查后发现存在的问题都是区工商分局对当事人作出的行政处罚,不符合“过罚相当”的原则,属于处罚不当,市工商局对其进行纠正变更。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和中心城区,“同案不同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损害了部分当事人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工商局从2010年开始,将100多部法律法规纳入系统,重点对23部相关法律法规所列的1000多个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进行拆解,对适用法律作出了规范,重新修改了工商执法软件,制定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形成了3级6档处罚标准,使90%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可以依据裁量标准,确定处罚幅度。
“新政”实施后,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的违法事实选择相应列项后,软件即可自动生成相应的处罚额度,避免了选择性执法,提高了行政处罚的公信力。执法软件还调整了市局、分局案件线索管理职权,突出了分权制约。对案件办理时限进行控制和警示提醒,预防出现有案不查或查处不力现象,提高了办案时效。
关于干部任用公示的通告
穗组内公字〔2012〕4号
经市委研究,晏拥军同志拟任市辖区政府正职。根据《广州市市管干部任前公示试行办法》(穗字[2002]3号)规定,予以公示:晏拥军,男,汉族,1971年3月生,湖南湘阴人,省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荔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公示时间:2012年4月27日至5月3日
受理单位: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 地址:广州市法政路30号 邮编:510046
电话:83104925 83549491(传真)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
2012年4月27日
用真故事编情景剧 “身临其境”获启迪
为了赚快钱买大房子,工商系统一位负责收费的财务人员买来假发票,希望把从企业收来的费用收入自己荷包,最终被妻子劝住,悬崖勒马。工商系统、公安系统的王清、王明两兄弟在办案过程中,冒领线人费用,案情暴露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这些都是广州市工商局根据系统内的真人真事改编的电视情景剧。
2010年,市工商局围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四大权力,从排查出来的风险点中筛选了比较典型的风险表现形式,以身边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自编、自导、自演了10幕电视情景剧《从政之路有危机》,让大家在“身临其境”中明事理、知风险、获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