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虚火”各地发展不均样本模式恐难落地
“现在相关部门天天催着我们出方案,但实际可操作的东西却并不多。”某省移动公司数据部一位参与无线城市建设的人员无奈地感叹到。
近日,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陆续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试图共同推进无线城市的建设。而随着全国“无线城市风暴”的再次兴起,究竟有多少方案能够落地,有多少项目能够惠及百姓,又有多少地方运营商有精力执行下去,恐怕一时还难以下定论。
正如天津移动运维部一位专家所言:“通过无线城市的建设要想做点实事还是可以的,不过这种建设的框架往往都比较大,而且又费钱,到最后也不知道真正能做成什么样。”
借政府信息化之东风?
其实无线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7月,美围费城首次提出了基于802.1lb标准的Mesh网络计划,即“无线费城计划”,然而由于发展速度过慢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造成了该计划的一度搁浅。
在我国无线城市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就目前而言,中国移动已在全国铺网,大张旗鼓地展开建设。6月15日,安徽省政府与中国移动在合肥签订共建“无线城市群”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移动未来5年将在安徽投入300亿元,而双方也将通过“无线城市群”基础网络建设和综合门户平台开发,推进在无线电子政务、无线城市产业应用、无线城市民生服务应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湖北移动与荆州市政府、宜昌市政府分别签署了无线城市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内,湖北移动将在荆州、宜昌投资近百亿,与荆州及宜昌市委市政府在TD网络建设和应用、农村和城市信息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将建设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开展三大信息平台,加快两地的“无线城市”建设步伐。
据悉,目前广东省的无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并一度成为全国典范,但记者从广东省某市移动分公司了解到,无线城市虽然已被定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性产品,但也仅是“雷声大雨点小”,正如该移动公司政企客户部一位人员所描述,“以无线政务为例,实际就是在手机上做了个WAP门户网站,只不过里面占相当大比重的是政府信息而已”。在他看来,无线城市就是借政府信息化的东风提出概念罢了。
“强政、兴业、惠民”孰轻孰重?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在进行类似无线城市等大规模建设时通常存在想要做到“大而全”的想法,因此很多项目在实施中过于追求概念性和可宣传性,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位通信行业专家也向记者表示,其实无线城市在我国的推广已经好几年了,不过前些年数据流量尚未出现爆炸式的增长,量收不均的问题也没那么严重,如今随着用户流量的激增、公众市场利润摊薄等问题的出现,行业信息化市场已成为运营商的全新发力点,而政府项目往往能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和资源上的优势,因此通过无线城市建设来带动发展,成为了运营商的不二选择。
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将建设无线城市的主要目的定义为“强政、兴业、惠民”三大模块。前述某省移动公司数据部人士对此解释到:“强政确实是用来扯大旗的,有政府出面便于资源协调和整体宣传,兴业是战略性布局,而惠民才是重要目的,最终可以帮助运营商增强客户粘稠度。”在他看来,要进行无线城市的建设,除了要改变政府的态度外,还必须处理好这三方面的问题,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虽然进行了无线网络覆盖,但其利用率却甚低。对运营商而言,在解决好以上问题的同时,也应保证无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均衡覆盖。“目前县城里仅有几家营业厅覆盖了无线网络,还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山西移动市场部某人员如是说。
“邯郸学步”不可避免?
显然,目前我国对于一些样板无线城市的宣传仅仅局限于对一些成功点的宣传,而要真正达到能够对整体模式进行宣传的程度,实际上还需要在市民需求、知识水平、文化意识的共同配合下,使整个社会效率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实现。
前述某省移动分公司数据部人士坦言:“虽然大家都在造无线城市,但其内涵却大不同。只有拥有了解本地产业状况、城市真实需求的规划团队,给无线城市做出正确的诠释,确定投入资源、实施步骤,才能避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状况。”
他也表示,无线城市建设规模巨大,目前主要靠政府拉动,而政府和运营商都希望以政府应用作为突破口,慢慢将其扩展到民用,这条路很漫长。
此前不久,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曾向媒体表示,无线城市的建设光靠企业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企业、产业链相关方共同努力,以政府为主导、以运营商为主体、产业链共同参与,尤其是政府要加强对“无线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例如,国家成立专项建设指导小组,在各省成立由政府牵头,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各行业协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无线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制定全国层面的“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加以保障;整合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信息资源,建立无线城市“信息云”,充分实现行业内部、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搭建融合应用平台,建议统筹各地的无线城市应用平台,逐步实现无线城市应用的一体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