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广电云与智能家庭、物联网

广电云与智能家庭、物联网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在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毅做了“广电云与智能家庭、物联网”的报告,阐述了以NGB为依托,以内容服务为核心,建立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内容云平台的重要性。

  以下是演讲内容:

  尊敬的张琪司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题目上原来是想放在第二天给大家做汇报的,但是回来很荣幸我在第一天就给大家做个汇报,我把题目稍微做了一些修改,“广电云与智能家庭、物联网”正好是广播科技研究院从去年开始在广东番禺和54所的孙玉教授做的数字化家庭的研究,最近已经陆陆续续地推出相应的成果,我结合这个项目把广电系统的一些情况和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一些发展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广播电视的领域从历史上来说是很久远的系统,但是随着现代物联网以及叫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对传统的广播电视体系造成的挑战我做了一个罗列,这也是我们对基层的广播电视系统进行调研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要利用云体系,就是云计算的一种架构来构建新一代的广播电视的系统的初衷,主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广播电视的内部的渠道。地市级广播电台是缺乏有力度或者是很新颖的节目的内部的支撑体系。

  在座的许多人,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的同仁可能很清楚,我们国家广播电视是四级办的体系,有中央还有省一级的广播电视台,再往下走还有地市级的。包括一些线下的广东、浙江甚至于乡镇都有广播电台和电台。在当时六七十年代为推动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特别是从基层来的同志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除了中央电视台、省一级的电视台的节目,节目的质量、内容包括节目的方向,确实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

  这就造成了我们下一代的广播电视体系,或者是广播电视的基础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或者是应对。这就有了我们关于建设广电云体系的思路。这个思路有一个目标,以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为依托,提升现有广播电视的核心的竞争力。它有一系列的关注点,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说了。

  这主要是刚才说的,应对现在我们面临的互联网以及新的网络媒体的内容以及各方面的挑战。我想把广播电视的制作、存储以及传输的过程做一个回顾。作为广播电视这个体系还包括制作和整合。

  广播电视第一项是内容的制作,制作中包括了采集,进行了传输,实际上传输之前肯定有个存储,接着是往终端来配送。随着刚才讲的三网融合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以单向为主的广播电视体系如图,从内容制作、采集、存储、节目的配送,不同的传输链路、卫星、网络、发射、传入的终端只有一个,那就是电视机(收音机)。但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实现,应该说传输的内容已经大大地外延了。

  如图,可以看出来我们服务的对象除了传统的电视机、收音机以外也可以向PC、移动的终端,还有手持接收终端,甚至是智能手机也能收听和收看到广播与电视的节目。大大地扩展了传统的广播的覆盖的内容。包括渠道的管理,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传输的环节进行分发,拓展到了终端经营管理。过去终端广播电视领域是不涉及的,过去终端跟广播电视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送到传输的渠道,作为广播电视的服务就算结束了。

  但是随着物联网的产生,我们现在的内容不仅仅要管,或者是不仅仅是涉及前两块,最后终端这一块也被纳入到广电的管理环境中。如果不管这个环境将很难保证送到终端环节的内容能够有很好的质量和很好的安全的状况。这是业务过程中传统的环节和新媒体的区别。

  从产业上,中央也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大的文化产业,从产业的环境上由于三网融合的实现,使过去的广播电视以公益性为主变成了可以实现产业化的体系,这种产业化的链条由几块构成的,一块是内容的提供,内容提供者包括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以及广告公司,包括互联网的节目制作者,由内容集成,内容来了以后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播出,对内容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阐述的环节进行集成。

  现在制播分离的状况虽然没有完成明确,但是也在运营者,现在提供民营的比如说迅雷之类的也非常多,还有网络提供内容的互联网的厂家也非常多,他们都被定位在内容运营者,因为多数本身并不制作和采集节目,只是把节目拿过来进行整合和运营。再有是渠道服务者,随着链路的越来越复杂,使得渠道服务商由原来的只是广播电视的发射、有线电视,已经扩充到可以应用到互联网和其他的传输网络包括卫星等等。

  再有终端服务商,过去的终端服务完全是自由的,完全是社会化的,但是随着三网融合的情况,终端的服务商很多是要跟广播电视的源头要发生关系,最后是最终的用户。涉及到的部门,一个是广电,过去是由这些部门涉及到广电传输的产业,随着发展海外的增值业务,电影运营,互联网企业,电影运营者都可以涉猎,可以看出来随着产业链的形成,我们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开始出现。

  现在这个链条原则上基本上开始在操作,由于我们的业务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内容的传递和内容的来源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广电系统应该有个更加智能化的统一的大的平台体系来支撑,刚才所说的这么复杂的运作,我们就产生了在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基础上,集成若干个广电云平台,来对这些节目和产业链进行整合。它的实现分这么几层,一个是存储层,包括内容制作和传输的管理层,包括流量的监控和分析,也包括电信的系统,甚至是网站等进行对应,在这么大的体系的支撑下。

  广播电视和传统媒体有所不同,它有个导向和政治的因素,对内容提供者是需要筛选的,这个体系首先跟各个不同的内容提供者要保持密切的联系;第二要受到运营的监管者的监管,所以它的体系必须给未来的尽管者留有接口和监管的通道,给平台的相关的运营服务的公司留有接口,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进行接入。最后是要给内容的消费者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服务,包括了广电行业本身,再有是网络电视台和音视频的各种服务,包括企事业和版权的应的结构。围绕这个体系的结构是完全能够实现,而且现在已经在一些试点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应该说是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一旦广电的云体系得以实现,或者说将来被国家广电业务部门所认可,就会存在终端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面对我们的内容消费者。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广播电视系统是不管用户的,比如说最早的传统的广播电台,只管把信号送到空中,至于说空中之下有多少用户,用户听什么几乎是不管的。并不是他不愿意管,而是因为管不了。收音机、电视机是自由买卖的,这跟广电系统的管理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的。随着三网融合和云体系的建设,现在的许多的业务都是交互式的,也就是说常常听到某某节目的收视率不错,这种收视率实际上现在所谓的收视率大多数都是概率性的调查的结果,并非十分准确的。

  比如说是取样,举例北京地区广播电台的收视率调查,大家认为北京交通台收听率是最高的。调查结果从而何来呢?收视率的群体的60%,放在车载中的,最后的结果当时是出租车司机当然认为是交通台的收听率最高,我们对网络电台的调查的结果未必是这样的,甚至有某些台,一天的收听率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非刚才所说的这个台。

  网络台是交互的,收视率、收听是80%以上准确的,因为调查的是上到站上停留几分钟(3、4分钟)以下再下去才记为一次收听,应该说这种调查比概率调查要准确得多,同时也不设定调查的群体。因此就出现了我们广播电视传统行业也好,也要样电信行业一样,对我们的内容消费者进行准确的把控,这个把控有几个内容,一个内容是对节目的好坏,受不受老百姓欢迎?这是对关键的,收听、收视率。我们也许多对我们的终端的服务对象进行大量的准确的调查。这就要求我们的终端用户跟云体系、跟我们的网络,应该有个智能的交互。

  我们跟有关方面在广东番禺做的数字化家庭的合作。这个项目应该说比较成功,也做了大量的汇报。这个项目不仅仅是针对广播电视的用户,它针对电力、互联网、安防、消防有上百个参数可以直接通过有线电视网或者是无线移动网向我们的云体系,向我们未来的管理的体系进行回馈。

  比如说我们还要对家的门进行监测,包括类似的信息都会打到用户的手机上。类似的信息都是物联网基本概念,通过物联网的设备以及感应器的制作和我们的接口的对接,已经做出了一个雏形。确实我们感觉到未来高端的广电云体系,如果可以跟每个家庭,每一个公司,将为的老百姓提供非常好的新型的网络服务。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对我们的内容制作,内容聚合和内容分发可以构成很完整的链条,同时可以为我们的老百姓,包括我们各个运营商提供一个很好的或者是更高端、更准确的服务。

  最后我想说,能够以下一代的广播电视网为依托,着重在内容服务上,内容服务是广播电视的核心,建立广电云体系服务于全国的广电行业,乃至于物联网等新媒体的全产业链,提升广电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主流媒体的竞争力。

  谢谢大家!

[上一个资讯]:电子商会物联网专委会二维...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两部委争相扶持 逾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