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迈向快速推进期机器人有望“服役”试验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逐渐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加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即将迈入高速发展期。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为农业这一传统的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农业信息化作为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全新的机遇期。《规划》明确指出,将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主要包括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将普遍受益。“所有的信息服务都离不开网络,农村网络终端的大量需求也将为个人电脑、手机厂商提供可观的市场份额;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及应用管理软件,IT企业将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会文说。
尽管农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做大产业依然面临推广难,相关企业利润低、风险大等难题。如何更快让农户、农企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农信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樊会文认为,农信企业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产品免费试用等方式让用户体会到实际产品带来的改变,等客户得到实际收益后再参与分成。“此外,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还要依赖于政府的力量,不仅要加强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同时要为农信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
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为农业这一传统的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农业信息化作为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全新的机遇期。《规划》明确指出,将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主要包括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将普遍受益。“所有的信息服务都离不开网络,农村网络终端的大量需求也将为个人电脑、手机厂商提供可观的市场份额;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及应用管理软件,IT企业将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会文说。
尽管农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做大产业依然面临推广难,相关企业利润低、风险大等难题。如何更快让农户、农企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农信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樊会文认为,农信企业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产品免费试用等方式让用户体会到实际产品带来的改变,等客户得到实际收益后再参与分成。“此外,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还要依赖于政府的力量,不仅要加强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同时要为农信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