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IT精英宁波论道“智慧城市”建设
草长莺飞四月天,汇智问鼎三江畔。
昨天,第六届“春回燕归·精英峰会”正式在我市举行,20余位IT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云集甬城,纵论物联网、云计算发展新趋势,同谋智慧城市建设新伟业,助推家乡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宁波创建智慧城市的步伐愈加坚定:城市信息化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信息产业连续多年超千亿,列全省第一;软件产业实现业务连续四年增速40%以上……这些覆盖全产业链的成就让归乡的IT精英备感欣慰,让纵横商海的企业家尤为振奋。
南来北往燕,衔泥发春声。在甬城三江畔、在国家高新区、在杭州湾新区,一场场智慧的激荡由此展开,一幕幕思想的争锋在此奏鸣,怀揣“锦囊妙计”的归乡精英齐奏一场“甬春荟”。
云计算,什么样的一朵“云”?
从十几年前,云概念就开始一点点演进。“云”究竟是什么?有人说,“云”就是信息化新的革命,还有人说“云”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它是一场革命,但也是新瓶装旧酒。”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总经理丁健做了一个比喻:云和现在的云计算其实就相当于发电机和发电厂,头两年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发电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核电厂,让大家用最便宜的电。
“云计算牵涉到产业转型路径选择。”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陈世卿说,云计算将使人类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将带来生产关系、社会网络、社会模式根本性的改变。面对国际竞争和产业发展,重新构筑经济体系和选择发展路径,成为中国政府必然的选择。
在陈世卿看来,云计算是人类文明的新商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有健康云、文化创意云、农业云、商务云、金融云、科研云、还有重要的防灾救灾云,这里面会有各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和应用体系,下面有不同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这里面每个层面都有很多新的东西、新的产业产生。
“云计算、智慧城市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品牌崛起,产生的结果是和谐社会。”陈世卿坦言,中国在前五十年失去两个机会,一个是基因的研究和产品,另一个是互联网。而在这次大变革中,中国完全可能把握住云计算的机会,提升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科技、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漫步云端,“安全”无止境
关于“云”和云计算的前景,有许多美好的描绘,然而在未来,“云安全”仍是非常重要的,将唱“主角”。“将来网络安全仍是基础,越来越重要,无论在互联网上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或者是电子银行,没有网络安全,一切都行不通。”演讲一开始,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袆就表明了观点。
云计算相当于互联网计算的一种商业模式,它的核心包括两大要素。第一个就是大集中,把数据集中变成语言,奇虎360就是信息集中起来。第二个就是把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发布给大家。
如何确保“云”的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从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第一,“云”使用的安全上,比如云查杀,它不是做物理隔离的查杀,而是在“云”上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甄别。
第二是可靠的“云”,“很多人用‘云’的很大原因就是自己企业建系统非常麻烦,如果利用‘云’大量的资源和能力,保证企业运行顺畅的话,当然要用,这是可靠云。”方滨兴说。
第三是可信的“云”。比如说要上通讯录,用电信的备份,对方给你一个承诺,说绝对不拿走你的东西,你的东西在我这里是加密的,别人看不到,这就是可信的云,让大家放心使用。
第四是安全的云。就是说给你的环境是安全的。
第五就是负责任的云。你可以申请虚拟机,但不能拿这个作为武器去攻击别人。
“安全是一个伴随技术,或者说是一个伴生技术,是永远随着信息技术的,永无止境。”方滨兴表示,当人们把云计算技术推到更新的层次,将会有更新的安全,为此云安全也是无止境的。
物联网:互联网的下一站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网路探索,到如今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互联网,“无所不在”是新浪创始人、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东对互联网发展最大的感触。“说它无所不在,实际上包括了5个方面:男女老少的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形形式式的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虚虚实实的互联网。”
王志东说,“十年前,我们只有少部分人在谈互联网。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在谈互联网。而十年后,也许大家就不会将互联网挂在嘴边,因为,网络已成为我们身边无所不在,见怪不怪的存在了。”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人类社会将迈出历史性的跨越。在中科院院士姚建铨看来,地球有三物:人、地球以及自然界原始的森林、河流等。“人类改造了很多东西,但是改造得好不好、能给人类带来多大的价值,这要让改造物自己来说话。”姚建铨说,互联网不能让物“开口”,但通过传感设备,物联网可以把人们感兴趣的物质特性感知出来,然后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样,我们就轻松地知道,危桥哪天会坍塌、地震震源有多深。”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物联网还处在起始阶段,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不要争议,多搞创新,多搞具体的应用。”对于各界不同的观点,姚建铨建议搁置争议,冷静思考,抓住实质,分类发展,携手共进,力争创新。
虽然对物联网的呼声、探讨逐浪高,不过,在丁健看来,互联网的发展依然有潜力。“创新了好的模式,团购网站、facebook、微博等发展依然风生水起。”
“云”、“物”,风投加码新盛宴
对IT产业,尤其是跟“智慧”相关的创业者来说,资金往往成了“好点子”落地的“拦路虎”。“信息技术产业更关注知识产权,认可人的价值。”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及创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敏说,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比传统产业更快、更高的收益。
由宁波人姚纳新创办的聚光科技已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环保监控企业。“2001年,我们给聚光科技投了500万元人民币,企业这次在创业板上市了给我们带来三百倍的回报。”朱敏举例说。
不仅如此,朱敏投资的其他智慧产业同样星光熠熠:连连科技全国落地了50万个网点,通过手机平台为普通的老百姓做终端服务;雏教网为100多万名老师提供网络上的教程,农村教师受益颇多;红杉树公司希望用世界顶级技术,实现把内容、专家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红孩子网站,现在有400万个注册妈妈,在这个网络在线,怎么样为每个妈妈提供最好的母婴产品……
在昨天的峰会上,“云计算落到跟民生相关的业务”是专家们达成的共识。朱敏表示,赛伯乐投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智能能源城网,它能够把云计算网络、云计算的应用,最后把云计算需要的非常多能源的问题解决。“比如,现在电信运营商有25%的成本是在能源供应领域,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同时培育出一些新兴产业来。”朱敏说。
“云,你敢不敢投?”面对记者的提问,丁健笑言,关键是商业模式。“未来云计算给我们带来高效率、低成本将会使我们的应用、商业模式、做事方式产生深刻的变化,这恰恰是风投最关注的内容。”
城市管理,“智慧”无处不在
物联网与城市管理“联姻”,对城市环境、设施、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进行感知、分析和管理,一座智慧城豁然眼前。在昨天的峰会上,多位IT精英聚焦“智慧的城市管理与运行”,为智慧城市建设献计献策。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城市信息化提高80%,GDP可以增加1.5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北京大学教授、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邬伦发言道:“土地是有限的,能源、人口、环境也是有限的,我们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只能精确地、适时地加强空间管制、优化配置,才可以达到城市管理的目标,而这只有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实现。”
那么,智慧城市管理怎么样能感受到城市的不足呢?“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把数据拿来梳理成城市运行的特征,然后进行动态的检测,就像我们衡量一个生命体一样。”邬伦说,这次日本的地震海啸预测、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探测城市房屋热能泄漏、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对石油污染的一个监测、北京在奥运会期间的城市管理指挥运行平台等都是很好的应用。
虽然,目前国内智慧城市仍处在初期的培育阶段,但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对智慧城市管理的预测并不模糊。“智慧城市将给城市管理模式带来四个转变:管理架构由全职管理向扁平式管理转变,参与者由政府管理向政府、居民一起管理转变,管理对象由人的管理向物的管理和信息流的管理转变,管理方式也将从行政管理转向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