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三电合一”催生智能农业

“三电合一”催生智能农业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一旦发生疫情,哪些养殖场会受到影响?需要捕杀的畜禽数量有多少?需要多少资金和哪些资源进行防疫?无害化填埋场所应该选在哪里?……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农业服务中心,点击“大兴农业资源管理决策系统”的触摸屏终端,完成整个应急预警决策仅需2~3分钟,而以前至少要两三天。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国农业生产乃至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安定镇农业服务中心考察了北京市221信息平台的触摸屏终端,体验了基于3G的双向视频诊断系统,听取了交互式趣味型农业技术培训软件后,不禁感慨:“要实现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资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转变,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

  跨越城乡间“数字鸿沟”

  近年来,在紧锣密鼓的政策和项目推动下,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3部、移动电话115.2部、电视机116.6台、电脑7.5台,中央电视台卫星频道和省级卫视在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9.4%和64.7%,广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到2009年底,全国99.3%的乡镇能上互联网、98.6%的乡镇通宽带,9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了上网条件。然而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电脑普及率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

  如何跨越城乡“数字鸿沟”,让农民享受到更便捷、更低廉的信息服务?2005年,农业部开始进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打造“12316”三农热线电话、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电视节目在内的多媒体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打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5年来,“三电合一”项目先后投入财政和基建资金1亿多元,共搭建了19个省级、78个地级和346个县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培训各级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成果惠及全国1/3以上的农户。

  “三电合一”项目实施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创新服务方法,先后涌现出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浙江“农民信箱”、上海“一站通”、广东“信息直通车”、海南“农技110”、陕西“专家大院”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模式。同时,大部分省(区、市)项目单位相继建立了短信服务系统,及时发布与农民生产、经营、生活相关的政策和市场信息,增强了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部分地区还开通了视频点播、远程视频诊断等业务系统。

[上一个资讯]:欧委会积极采取措施推动IP...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3C融合智能终端技术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