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智能制造企业正酝酿新跨越
实行创新驱动,以智取胜,是顺德制造应对转型升级迈向顺德智造的共识。一大批先进的制造业成功蝶变,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领域异军突起。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顺德的智能制造企业还在酝酿新的跨越发展,开始着手从卖产品、卖设备转向卖服务,抢占“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战略高地。
制造业服务化是发展趋势
所谓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产出的服务是在产品基础上衍生出的服务,制造商不仅提供产品或“产品+附加服务”,而且提供一揽子的“产品服务包”,角色由产品提供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通用电气、IBM、米其林等都是实行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者。
顺德制造业如何实现跨越发展?在去年底全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就曾直言,如何从“卖设备”向“卖设计”、“卖技术”和“卖服务”发展,是下阶段顺德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制造业服务化”是以价值链延伸为基础、对价值链上各种活动加以整合的流程创新,蕴含着巨大潜力。
在这个领域,顺德企业已有先行者。2011年,伊之密购买下美国百年机械生产商HPM的知识产权,以此进入北美市场。在这轮全球化的布局中,抓好“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伊之密站稳市场脚跟的重要方式。它进入北美市场第一步并不是设立工厂,而是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为HPM原先的客户提供服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伊之密在北美获得的第一张订单正是通过这个平台“钓”回来的。
一次合作可享有长期回报
另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也在寻求这样的转变。在其市场部经理陈日腾看来,从卖产品、卖技术到卖服务,这是一笔十分容易算的账:嘉腾研发的搬运机器人现场市场保有量是2000台左右,售价为七八万元每台。如果市场保有量能够达到2万台,每台每年维护费用是5000元,那么企业不用再卖设备就有1亿元的年收入。
陈日腾介绍说,企业已经开始计划采用这样的模式,与客户达成合作协议,搬运机器人由企业提供给客户,但机器人给客户节省了多少劳动力和能源成本,客户需要按比例分成给企业。
对于此前已经售卖给神龙汽车和华为等企业的搬运机器人,嘉腾也特意在服务提升方面做足功夫。对卖给企业的机器人第一年给予免费保修,从第二年起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开始收取费用,大概占企业投资费用10%。同时在这些客户工厂附近设立办事处,保证客户一有需求,嘉腾的工程师2小时内可到现场。
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也在着力挖掘服务链的巨大潜力价值。企业的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并不是直接卖出去,除售后服务外还包含售前服务等,并与客户共同合作进行工艺研发,而这些服务环节都产生了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