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NFC手机出货量达2亿台国内运营商竞争加剧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预测,2017年具有NFC(近场通信)功能的设备出货量将接近20亿,其中包括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近场通信的最大份额将继续集中在手机市场。
ABI Research分析师菲尔·西利(PhilSealy)表示:“我们预计明年支持近场通信的手机的出货量将翻番,而这一技术可能成为旗舰手机所采用的一种默认技术。”
这也是在说,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将成为各方竞争的新平台,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实际上,在国内,运营商围绕着NFC技术的竞争早已开始。今年6月时,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合作推出了NFC定制手机。NFC定制手机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客户通过刷手机即可实现传统支付功能。而在此之前,中国联通(600050)内部也已形成共识,将采取措施增加NFC-SWP手机的渗透率,打破阻碍手机近场支付发展的瓶颈。
细说起来,中移动在移动支付领域已做了多种尝试。2010年3月时,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主要就是为了在手机支付方面进行合作。这个举动也颇为"国际范儿",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所知,中移动此举借鉴了日本运营商的做法,因为日本的NTT DoCoMo就先后收购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瑞穗银行股份。此外,中移动还支持国民技术(300077,股吧)公司推行2.4GHz移动支付标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NFC水火不容,也导致了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迟迟未出。
中移动能想到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理。其实,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的动作仍然慢了不止一拍。早在2007年,中国联通就已和银联展开了业务合作。而中国电信也在2010年与银联共同推出了"翼支付"业务。"联通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电信也积累了相当客户",中移动电商运营事业部支付产品经理王辉曾说,"所以移动现在要加紧布局"。
手机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能力之一,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获得支付牌照后,各自成立了专门的支付公司进行推广。有分析指出,运营商在NFC定制手机终端方面具有有利条件,对于手机厂商,运营商是最具有话语权的,可以通过补贴话费,合约机等优惠来吸引手机厂商的合作。
虽然几大运营商都陆续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近场支付的试点,但因为模式的多样化,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反响和规模。有报告称,国内将支持两种移动支付标准,NFC标准就包含在内。移动和联通纷纷介入NFC定制手机,也是为提前在这一市场进行布局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