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物联网:只是让农业生产变得轻松?

物联网:只是让农业生产变得轻松?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物联网,让农业生产变得轻松。那么,如果想在农业上应用物联网,需要多少投资?它能让农民获得比普通农业生产方式更高的收益吗?

一只手机掌控3个智能大棚,秘密就在那个小铁盒里

8月20日上午,记者二度走进黄岩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的鲜花育苗基地探秘。5300平方米,偌大的3个智能大棚里的花苗,是怎样达到被一只小小的手机牢牢掌控的?

步入2号智能温室,满室都是蝴蝶兰。大棚南边是湿帘,细细的水流沿着湿帘波纹,不断往下流;北面墙上,安装着12台风机,它起着降温降湿作用;中间分散安装的,是18只室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它调节了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在育苗床上的育苗盘内,整整齐齐摆放着6万多株碧绿的蝴蝶兰。

往大棚中间上方看,记者发现这里安置着6个摄像头,门口还有1个。监控摄像头不稀奇,稀奇的是大棚下方距离地面1.5米处悬挂着的那个小铁盒。这是什么东西?以前可没见过。合作社负责人符建兵告诉记者,秘密就在这个小铁盒里,里边装的是传感器,它是物联网平台的核心设备。这个传感器,具有360度红外线高清摄像功能,可以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监控棚内情况。它就像个侦察兵,24小时感知棚内发生的所有情况。而且,每隔5分钟,它就会采集一次数据,传输到物联网系统平台。大棚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就可远程控制大棚内风机、遮阳布等设施运作。

走出大棚,进入监控机房,记者看到内有1个大液晶屏,显示着不同棚内的实时监控画面。符建兵点开棚内画面,屏幕一旁清楚地显示着棚内的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符建兵说,只要是互联网用户,通过密码登录平台,就可看到这些实时数据和视频画面。在观看时,2号棚内的湿度显示由绿色变为红色:130.5%!符建兵赶紧进行操作,点击屏幕上的“打开风口”,只见监控视频上的风扇开始缓慢启动。10分钟后,湿度显示的红色数字下滑,很快恢复成绿色:101.8%。

中午11点钟,记者随符建兵来到椒江,这儿离上垟乡大约有1.5个小时的车程。只见他从口袋内掏出手机,拨打基地的手机号码,为记者作操作展示。液晶屏很快显示出文字:2号温室当前环境状况为室内平均温度27.7摄氏度,室内湿度101.8%,室内光亮度0.9KLUX,室内二氧化碳浓度606PPM……

要是早用上物联网,15万株百合就不会死了

“我创办的黄岩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是浙江首家鲜花专业合作社,其中上垟基地有400亩,于2010年3月建成,有3个智能大棚和200多个普通大棚。此外我在黄岩沙埠、高桥和富山,以及温州永嘉等地,都建有基地。有些是育苗,还有些是种植鲜花。鲜花品种主要有蝴蝶兰、百合、非洲菊和郁金香。产品除供应台州市场,还销往山东、汕头和西安等地。尤其是蝴蝶兰,十分娇贵,离开智能大棚就无法栽活;养在大棚内的百合,具有花苞大、枝杆长和叶片绿等优点。”符建兵说。

记者问,应用物联网,对他的花卉基地管理带来什么影响?他说,要是早用上物联网,他的15万株百合就不会死了。

记得2011年1月15日的那个冬夜,山里的温度一下子降到零下5摄氏度。冒着寒冷,他从院桥家里开车赶往上垟。深夜时到达花房,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只见15万株百合,因经不起低温的催残,一地的枯萎,一夜间全军覆没。种花有11个年头的他,顾不得大男人的脸面,蹲下身来泪如雨下。90万元钱,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之后,符建兵去荷兰、比利时等国考察。他看到外国人用物联网养花,觉得很新鲜。回国后,他敏锐地捕捉到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有利机遇,信心大增。2011年年底,符建兵决定在上垟试点,建起3个智能大棚,今年7月,他给这3个大棚均安装上了农业物联网监测设备。3个智能大棚实用面积有5300平方米,为了这个信息项目,他投下200多万元巨资。

支出和收益是否成正比?这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如果有农户试水物联网,收成又会怎样?

符建兵帮我们算了一笔账:他的3个智能大棚,眼下两个大棚栽种了10万株蝴蝶兰,按每株批发价20元来计算,可卖200万元;另一个大棚种百合6万株,每株批发价6元,可卖36万元。到今年10月,这里又将迎来新的花季。如果这些花都能卖出,再加上别的小盆花收成,恐怕还不止236万元这个数目。

符建兵还告诉记者,如果不采用智能化控制,3个大棚一般需要15名员工,而现在只需12名员工。而且,智能大棚花苗长势喜人,仅成活率一项,就高出一般大棚15%左右。

“用上物联网后,我觉得干活轻松多了,还节约了好多种子。如西兰花育苗,照传统作业方式,耗种大,现在可节约30%左右的种子。农作物的品质提高了,能卖上好价钱。虽然投入的资金较大,以我个人看法,是值得去做的。”台州市农垦场负责人叶厚林说。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台州市农业局。据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专家方礼德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前景非常大。目前,我市已有6家农业物联网单位。不过,物联网农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不是每位农户“触网”都行得通的。除了有充足的土地和资金外,支出和收益是否成正比,还是个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物联网农业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我市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依然是40岁以上农民,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绝大多数选择进城和外出务工。或许,当智能化日益踏进传统地盘,效益见涨时,可以吸引“农二代”回归。我市不仅要用物联网提升现代设施农业,还要增强农业的吸引力,让新一代农民乐于将现代农业作为其职业选择。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2009年8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也逐步展开。农业部还专门成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天津、上海和安徽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今年,浙江省农业厅发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为浙江农业现代化勾勒出一幅更为清晰的“路径图”。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转变。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复杂多变,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针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当今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实时地采集和处理农业现场和养殖业,及其相应病虫害的各种信息。物联网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畜禽的环境状况、土壤气候变更,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风力和湿度等变化情况,从而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减灾和抗灾,进行科学种植,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另外,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基本上处于世界前列,并且已具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条件。特别是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三网融合”,这对农业物联网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实现了物联网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与精细农业的实践与推广,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模式,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促进农业物联网与其他物联网的互联,为建立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奠定了基础。

[上一个资讯]:腾讯全面反击阿里封杀:易...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移动支付初创企业Powa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