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字衡阳——“衡阳云谷”揭开面纱惊艳绝伦
白沙工业园气势不凡。
2011年8月19日,富士康(衡阳)工业园奠基。早
在此前,欧姆龙、中兴通讯等一批信息产业巨头在衡阳完成了布点。曾几何时,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衡阳还在为产业转型苦苦探索,如今进行精彩“变脸”,随着“云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正在打造一座中南地区的数字之城、梦想之城。
八朵漂亮的云
2011年9月29日下午,中兴网信衡阳研发基地在衡阳市高新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根据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兴集团将与衡阳一起打造“衡阳云谷”计划,计划在3年投资10亿,建成中国内地城市云服务的典范,打造城市云、教育云、医疗云、社区云、金融云、科技云、商旅云、企业云八朵漂亮的“云”。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告诉记者:“中兴网信愿与湖南衡阳市政府多方面紧密合作,共谋发展,以中兴通讯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牵头带动整个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互利双赢,推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
据了解,中兴网信全球共享服务中心预计将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研发办公楼和数据控制中心;二期建设培训会议中心和研发楼二期;三期建设研发办公楼三期等。中兴网信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一、二、三期项目建成后,研发、培训等高科技项目预计10年内主运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将引入5000多名研发人员落户衡阳,实现累计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云儿”为何眷恋衡阳
衡阳位于湖南“京广经济带”,居南北要冲、两广咽喉,区位交通非常优越。但信息产业对于区位交通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但为何这些“云儿”偏偏如此眷恋衡阳呢?
把优势用足,把不足提升,这是衡阳打造云谷的重要经验。衡阳是老工业基地,有着不可多得的产业基础,更培养了一大批有着技术和经验的产业工人,为信息产业的引进奠定了基础。衡阳有近10所大专院校,在校大中专学生10多万人,为对接信息产业的引进,衡阳着力开展了针对性的人才培训计划。同时,衡阳进一步做足了大水量、大运量、大电量的基础条件,在城市建设、文化塑城等方面下了功夫,初步打造了一个适合信息产业落户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白沙洲、松木两个工业园区,其中有台湾工业园、物流园、数字产业园、蔡伦科技园等,产业布局合理,各项配套完善。为引进富士康,衡阳一口气建设了近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完全按照富士康厂房的标准进行了设计施工。
把政策用活,把服务做优,这是衡阳吸引“云团”的又一法宝。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为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加速度”。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这也意味着,“衡阳云谷”的打造迎来一个全新的政策机遇。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前夕,全球领先的光通信系统集成技术主导者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与衡南县政府正式签约,在云集工业园投资10亿元新建光通讯连接器项目,“衡阳云谷”版图将再添一名重量级的新成员。温州中光科技是国内唯一具有“陶瓷插芯”成型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名列国家“863”、“973”计划,“陶瓷插芯”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核心元件,填补了国内、国际在该领域的空白,将日本注射成型法的传统工艺远远甩在身后。
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顺峰介绍,现在企业每年向家电巨头创维集团提供30亿元产品,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对其产品年需求达到100亿元。凭借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应用,中光科技还积极向医疗器械、航天军工、机电配套、汽车零部件等高端领域的产品发展。此次选址落户云集正是看中衡阳打造“云谷经济”的力度和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政策支持的优势,希望通过布点衡南,辐射湘南,打造中西部地区光通讯产业链基地。
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示范性产业的相关政策,衡阳正成为高科技光电企业所青睐的投资热土。2010年,该市成立信息产业发展园区,成功引进光伏产业发展链,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实现利税8.3亿元。随着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讯加盟“衡阳雁阵”,“衡阳云谷”的产业基础日渐雄厚。而“四化两型”中的信息化战略无疑为“衡阳云谷”吹来一股清新的“东风”。目前,衡阳市已获批湖南“三网融合”首批省级试点城市,在城区内的三网融合试点小区已经建设完毕,“三湘第一云”正在衡岳大地风起云涌。
云谷催生数字衡阳阔步前行
日前,从市经信委传来喜讯,我市打造的“衡阳云谷”建设获得国家大奖。在9月24日的“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大会暨成果评选”会上,衡阳市经信委“衡阳云谷”建设获得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步奖,受到大会表彰。“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评选”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是信息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别的成果评选,吸引了全国655个城市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技术厂商参与评比。
近年来,衡阳市打造“衡阳云谷”,建设“数字衡阳”取得了显著实效。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建设通信光缆长度达15万芯公里,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7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50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18万门,移动电话用户270万户;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25932M,互联网用户总数达37万户。市城区数字电视用户23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移动等运营商先后将衡阳市作为省级骨干节点加以建设,衡阳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08年、2010年先后入围全国信息化水平50强。“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