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如何拥抱“大数据”信息富矿有待充分挖掘
马云在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时称,大家还没搞清PC互联网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
继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概念横空出世。似乎一夜之间,“大数据”成了最热的信息技术词汇之一。根据预测,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数据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有人预言,第四次产业革命将由“大数据”引领。
大数据时代来了,河北能否抢占先机?
大数据中心——毗邻京津得天独厚,存储产业亟需统筹规划
日前,记者在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的数据机房里看到,上万台服务器红绿灯频繁闪烁。这些服务器,正把一组组数据传向50公里以外的北京某中央部委。北京有大量机关、集团总部,如今,很多中央部委、央企已不再自建数据处理中心,而是把大数据存储、处理等业务,外包给廊坊等地。
作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云存储基地,润泽云存储基地已建成的数据中心面积为8.2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目前,中国证监会、海关总署、京东、亚马逊等用户已经陆续进驻。“信息港好比存储的港口,而北京的用户中心则是运营码头。”润泽国际信息港董事长周超男形象地比喻云存储基地和数据用户的关系。
据了解,大数据中心不适合放在中心城市,但又不能距离中心城市太远。业界摸索出来一个共识:在中心城市市区,受到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制约,企业的竞争力会受影响;离中心城市太远,合作伙伴不愿来,维护起来也不方便。我省毗邻京津,具有土地成本低、温度适宜等诸多优势,使得河北成为大数据中心的理想选择地。
据了解,除了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地也在积极发展大数据存储产业。但与北京、重庆、贵州等省市相比,河北的大数据产业还存在着规划不明确等问题。“北京周围的几个设区市,比如廊坊、秦皇岛等地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大数据中心,但各地同质化严重,经常为争抢一个大项目而发生恶性竞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河北四方通信公司总经理张永录看来,河北省应从省级层面加强规划大数据中心,根据大数据产业的特点,优化全省各地的布局,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网状覆盖、多地联动的大数据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