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网年投产千万千伏安再创全国纪录
昨日,笔者从深圳供电局了解到,2010年度深圳电网建设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年度电网基建投产容量达1014.9万千伏安,再次创出全国地市级城市电网年度基建投产新纪录。深圳电网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年度基建投产容量超千万的地市级城市电网,为有效保障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电力供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贾兴东、广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金基民、于俊岭等领导出席庆典仪式。
2009年底,深圳电网刚创下年度基建投产756.4万千伏安变电容量的全国纪录。转眼才一年,深圳供电人又再次创出了奇迹,向全国同行展现“深圳速度”的风采。
同日,深圳电网第200个变电站220千伏秀丽变电站正式建成投产,距离2005年第100个变电站投产只有5年。“在‘十一五’期间,深圳电网规模实现了翻番。”深圳供电局局长金基民表示。
在电网总容量方面,“十一五”初深圳电网总容量为3110万千伏安,到“十一五”末深圳电网总容量已达5882万千伏安,超额完成“十一五”建设任务。
由于连年超常规发展,深圳电网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负荷超千万千瓦的城市电网,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商家、企业和市民用电更加放心。
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24日,深圳城市电网供电可靠率为99.983%,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仅为90分钟,同比2009年大幅降低45%,达到了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的水平。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为99.939%,年平均停电时间为5.33小时,同比2009年大幅降低36.7%。
●政企合作
率先全国实施用地代管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对电网发展非常重视,紧密合作,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攻坚克难,为电网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早在2003年,深圳市政府率先全国颁发《深圳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并经过7年的实践与完善后,于2010年6月重新修编颁布,率先全国提出“变电站可以实施提前征地及用地代管”的举措,使变电站用地从“预控”转为“实控”,解决了电网建设中最大的难题。
根据这一细则,深圳市政府对电网建设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各区政府需分别负责辖区内变电站建设的“两通一平”,并需在“供电企业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储备工作后可将土地提前移交供电局代管,将变电站用地落到实处。
南方电网公司在支持深圳电网建设中一直给予倾斜,“十一五”期间共向深圳电网投资220多亿元,在接下来的“十二五”计划中将再向深圳电网投资180多亿元。广东电网公司专门为深圳加快流程审批,对于线路设计变更等项目第一时间批复,提速深圳电网建设。
2010年里,深圳电网有48个变电站提前核发了选址意见书,5个变电站完成用地的提前预控工作,取得了提前开工批复15项,正式施工许可2项,为电网工程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管理创新
打造精品样板电网工程
一年投产容量千万千伏安,这一数字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名列榜首,甚至超过了内地一些中等城市总体电网容量。然而,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质量,如何确保数量庞大的各项输变电工程质量过硬、运行稳定?深圳供电人以管理创新为题,向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电网建设中我们必须切实提倡精品意识,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真正做到‘出我之手,必属精品’。”深圳供电局局长金基民在2010年初就提出了要求,各相关部门分别签订了考核责任书,在提速建设电网的同时打造“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
为抓好速度与质量的协调统一,深圳供电局举全局之力加强内部管理。首次成立了由职能部门、区供电局和生产部门共同组成的电网建设工作指挥部,分设东西片区指挥部,加快协调工程施工验收进度,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力度。各区供电局发挥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势,推行前期工作属地化管理,“两通一平”等前期工作明显加快,许多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工程、监理等单位联合组成督查大队,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
以往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才开始进场验收的生产运行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下,从设备订货阶段起即提前介入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工作,按照零缺陷标准全面测试,保证了每个进场设备质量稳定可靠。
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建成投产的220千伏农园变电站,在南方电网公司五省区的质量评比中获得质量第一的荣誉,“这个在建变电站的现场质量管理超过了所有建好的变电站。”现场评审组给出了最高评价;灵芝变电站获评为广东省仅有的四个优质电网工程项目;骏康、廷苑、固戍变电站分别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样板工程荣誉。系列重量级的荣誉,为深圳供电局的质量管理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保大运供电
多项重点工程提前投产
为实现“向深圳大运会提供世界一流的供电保证”这一庄严承诺,深圳供电局全力以赴打造可靠电网。2008年初,该局即对场馆供电所需的电网进行了专题规划,提出建设16项配套重点输变电工程为大运会提供电源支持,南方电网公司也专门投资52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按照规划,这16项配套重点输变电工程中,7项于2010年底前完成投产,9项于2011年6月前完成投产。为了更好地做好大运保电工作,深圳供电人再一次展现了“深圳速度”,在2010年底即完成了15项重点输变电工程的投产。
建设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变电站背后都有很多艰难的故事”,深圳供电局工程部负责人王益军向记者介绍。
刚刚投产的深圳第四座500千伏紫荆变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前期征地时就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谈判,在后来的施工青赔时更是遭遇了极大困难,几十基电塔因村民不满赔偿金额阻挠施工,导致变电站线路无法接通。该局领导亲自带队协调,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供电局配合政府进行了大量艰难的谈判,最终使变电站得以按期投产。该站投产后将作为深圳500千伏核心电网的第四个支点,大大缓解了深圳西部电网的供电压力。
随着500千伏平鲲线、贵广二回直流配套500千伏线路工程、500千伏鹏城#4主变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难点工程相继投入运行,深圳电网网架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对于大运会的“一场两馆”,该局还精心制定供配电方案,设计了8回路10千伏电源,分别由四座变电站为其供电。其中体育场采用4回路供电,体育馆和游泳馆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互为备用。其余场馆均按甲级标准进行供电,各场馆均设柴油发电机为备用电源,现场还将有应急发电车随时应对突发故障。
“这些输配电工程将在2011年发挥重要作用,为大运会供电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碳电网
与城市和谐共生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潮流的时代,深圳供电局以“低碳电网”再次走在了潮流的浪尖上。
获得南方电网公司质量评比一等奖的220千伏农园变电站,便是深圳供电局大力建设的低碳变电站之一。该变电站部分采用先进的20千伏供电模式,在节约资金、土地资源及节能减排上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以光明新区为例,到2015年,原来需要23座普通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才能实现的供电网络,采用新的20千伏供电模式的变电站只需12座即可达到同样效果。”供电局负责人为笔者仔细算了一笔账,“节省投资48%,节省变电站和线路用地200多公顷,同时因损耗减少可节约1.12万吨标准煤,减排3.04万吨二氧化碳。”
以上数据还只是对光明新区用电情况的估算,一旦该模式运作成熟向全市推广,产生的低碳效益将更加巨大。
展望未来,深圳电网的发展将更加低碳、环保,成为一个“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为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绿色能源,让更多市民感受到电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2009年底,深圳电网刚创下年度基建投产756.4万千伏安变电容量的全国纪录。转眼才一年,深圳供电人又再次创出了奇迹,向全国同行展现“深圳速度”的风采。
同日,深圳电网第200个变电站220千伏秀丽变电站正式建成投产,距离2005年第100个变电站投产只有5年。“在‘十一五’期间,深圳电网规模实现了翻番。”深圳供电局局长金基民表示。
在电网总容量方面,“十一五”初深圳电网总容量为3110万千伏安,到“十一五”末深圳电网总容量已达5882万千伏安,超额完成“十一五”建设任务。
由于连年超常规发展,深圳电网已经成为全国第四个负荷超千万千瓦的城市电网,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商家、企业和市民用电更加放心。
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24日,深圳城市电网供电可靠率为99.983%,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仅为90分钟,同比2009年大幅降低45%,达到了国际先进供电企业的水平。而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为99.939%,年平均停电时间为5.33小时,同比2009年大幅降低36.7%。
●政企合作
率先全国实施用地代管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与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对电网发展非常重视,紧密合作,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攻坚克难,为电网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早在2003年,深圳市政府率先全国颁发《深圳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并经过7年的实践与完善后,于2010年6月重新修编颁布,率先全国提出“变电站可以实施提前征地及用地代管”的举措,使变电站用地从“预控”转为“实控”,解决了电网建设中最大的难题。
根据这一细则,深圳市政府对电网建设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各区政府需分别负责辖区内变电站建设的“两通一平”,并需在“供电企业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完成征地拆迁、土地储备工作后可将土地提前移交供电局代管,将变电站用地落到实处。
南方电网公司在支持深圳电网建设中一直给予倾斜,“十一五”期间共向深圳电网投资220多亿元,在接下来的“十二五”计划中将再向深圳电网投资180多亿元。广东电网公司专门为深圳加快流程审批,对于线路设计变更等项目第一时间批复,提速深圳电网建设。
2010年里,深圳电网有48个变电站提前核发了选址意见书,5个变电站完成用地的提前预控工作,取得了提前开工批复15项,正式施工许可2项,为电网工程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管理创新
打造精品样板电网工程
一年投产容量千万千伏安,这一数字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名列榜首,甚至超过了内地一些中等城市总体电网容量。然而,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质量,如何确保数量庞大的各项输变电工程质量过硬、运行稳定?深圳供电人以管理创新为题,向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电网建设中我们必须切实提倡精品意识,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真正做到‘出我之手,必属精品’。”深圳供电局局长金基民在2010年初就提出了要求,各相关部门分别签订了考核责任书,在提速建设电网的同时打造“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
为抓好速度与质量的协调统一,深圳供电局举全局之力加强内部管理。首次成立了由职能部门、区供电局和生产部门共同组成的电网建设工作指挥部,分设东西片区指挥部,加快协调工程施工验收进度,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力度。各区供电局发挥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势,推行前期工作属地化管理,“两通一平”等前期工作明显加快,许多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工程、监理等单位联合组成督查大队,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检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
以往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才开始进场验收的生产运行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下,从设备订货阶段起即提前介入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工作,按照零缺陷标准全面测试,保证了每个进场设备质量稳定可靠。
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建成投产的220千伏农园变电站,在南方电网公司五省区的质量评比中获得质量第一的荣誉,“这个在建变电站的现场质量管理超过了所有建好的变电站。”现场评审组给出了最高评价;灵芝变电站获评为广东省仅有的四个优质电网工程项目;骏康、廷苑、固戍变电站分别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样板工程荣誉。系列重量级的荣誉,为深圳供电局的质量管理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保大运供电
多项重点工程提前投产
为实现“向深圳大运会提供世界一流的供电保证”这一庄严承诺,深圳供电局全力以赴打造可靠电网。2008年初,该局即对场馆供电所需的电网进行了专题规划,提出建设16项配套重点输变电工程为大运会提供电源支持,南方电网公司也专门投资52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按照规划,这16项配套重点输变电工程中,7项于2010年底前完成投产,9项于2011年6月前完成投产。为了更好地做好大运保电工作,深圳供电人再一次展现了“深圳速度”,在2010年底即完成了15项重点输变电工程的投产。
建设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变电站背后都有很多艰难的故事”,深圳供电局工程部负责人王益军向记者介绍。
刚刚投产的深圳第四座500千伏紫荆变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前期征地时就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谈判,在后来的施工青赔时更是遭遇了极大困难,几十基电塔因村民不满赔偿金额阻挠施工,导致变电站线路无法接通。该局领导亲自带队协调,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供电局配合政府进行了大量艰难的谈判,最终使变电站得以按期投产。该站投产后将作为深圳500千伏核心电网的第四个支点,大大缓解了深圳西部电网的供电压力。
随着500千伏平鲲线、贵广二回直流配套500千伏线路工程、500千伏鹏城#4主变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难点工程相继投入运行,深圳电网网架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对于大运会的“一场两馆”,该局还精心制定供配电方案,设计了8回路10千伏电源,分别由四座变电站为其供电。其中体育场采用4回路供电,体育馆和游泳馆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互为备用。其余场馆均按甲级标准进行供电,各场馆均设柴油发电机为备用电源,现场还将有应急发电车随时应对突发故障。
“这些输配电工程将在2011年发挥重要作用,为大运会供电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碳电网
与城市和谐共生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潮流的时代,深圳供电局以“低碳电网”再次走在了潮流的浪尖上。
获得南方电网公司质量评比一等奖的220千伏农园变电站,便是深圳供电局大力建设的低碳变电站之一。该变电站部分采用先进的20千伏供电模式,在节约资金、土地资源及节能减排上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以光明新区为例,到2015年,原来需要23座普通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才能实现的供电网络,采用新的20千伏供电模式的变电站只需12座即可达到同样效果。”供电局负责人为笔者仔细算了一笔账,“节省投资48%,节省变电站和线路用地200多公顷,同时因损耗减少可节约1.12万吨标准煤,减排3.04万吨二氧化碳。”
以上数据还只是对光明新区用电情况的估算,一旦该模式运作成熟向全市推广,产生的低碳效益将更加巨大。
展望未来,深圳电网的发展将更加低碳、环保,成为一个“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为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绿色能源,让更多市民感受到电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