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鲁企的智慧淘金
本月初,由中商集团投资10亿元的山东物联网研发基地,在省城高新区齐鲁外包城奠基开工。自2009年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后,这一具有万亿元规模市场前景的产业在山东迅速实现了从概念到应用的转身,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为济南市打造出智能路灯网络和全方位防汛监测系统后,山东泰华电讯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借助物联网技术创造“智慧城市”;经过一系列探索,山东万博科技的“智能家居”系统和山东优加利的“心脏远程监测”,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的前夜;但同样是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山东中澳通讯科技的董事长则在苦恼如何在农村互联网不完善的情况下,搭建农业互联网平台。
在这样一个极富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领域,如何寻找方向、走出迷茫,是一件考验企业智慧的事情。
网络“联接”的
大生意
由于物联网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管理和操作,被称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能够带动我国万亿规模的庞大产业。
由中商集团投资10亿元的山东物联网研发基地,在省城高新区齐鲁外包城奠基开工。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告诉记者,“简单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由于物联网能够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管理和操作,被称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能够带动我国万亿规模的庞大产业。”
8日,一场雨量为58.2毫米的急雨,让进入汛期的济南迎来了首场防汛考验。当倾盆大雨汇成湍急的水流涌入排水井、防汛沟时,遍布城市上千个防汛重点地段的流量仪、压力计和视频监控设备,开始无声地同时运转,大量降雨过程中的水量、流向、排水量等数据,密集地汇总到省城防汛办公室,为有关部门了解降雨对整个城市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险情,提供了及时而完善的数据参考。
为省城防汛办公室提供降雨监测设备和指挥系统的,是山东泰华电讯。董事长马述杰告诉记者,基于射频传感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数据传输手段,遍布城市的防汛排水设施可以将降雨中的整体动态情况及时呈现在防汛办公室的控制平台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而且在城市照明、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急雨停歇,整个城市步入深夜。省城市民孔先生在做着睡觉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将5个电极片贴到左胸心脏部位,同时打开一部特殊的“手机”。这套叫做“心安宝”的健康互联网应用设备来自山东优加利信息科技公司。
借助这部具有通信功能的心脏监测仪,一旦孔先生的心脏健康状况出现异常,这部“手机”不但能发出报警声提醒孔先生,还能同时发送信息到省立医院,值班医生可以根据“心安宝”此前持续传回的孔先生心脏状况数据,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并通过电话告知应急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在远离济南数百公里的潍坊寿光,在黑夜中的蔬菜大棚里,一套或悬挂于空中,或插入土壤中的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风速等数据,能够将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至服务管理平台的“大棚管家”还在继续工作着。第二天一早,一条建议对大棚进行浇水和通风的短信,就会发送到菜农的手机上,指导他们当天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