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手 >> 新闻动态 >> 资讯>>杨士敏:以智能车为载体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杨士敏:以智能车为载体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http://www.iothand.com 2015年09月28日        
  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于10月11-12日在成都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定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以彰显中国在世界汽车格局中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深层次的思考,集中探讨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产业格局的热点问题、趋势变化及其深刻影响。以下为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杨士敏先生的发言:

  主持人:奥迪在中国汽车产业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希望奥迪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矛盾的问题。刚才李教授和鲍尔先生都聚焦在技术领域。接下来我们邀请的这位嘉宾想知道他从什么角度来剖析这些问题。欢迎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杨士敏先生。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杨士敏先生

  杨士敏:首先非常高兴和荣幸就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交通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的题目是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在交通系统建设当中,最大的一个载体就是智能汽车怎么来开发,怎么来实现。那么做了一些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这里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首先是世界各国对汽车的安全,特别是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汽车的油耗,和汽车的排放,大家都熟悉,颁布了很多法规的。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到,在欧洲从现在的2020年,从法规上要求,汽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要再降低75%,这就是要多方面的汽车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来实现这个目标。而实际上,从现在的短短20年,汽车的汽车,尽管这个速度不是很快,但是汽车的保有量,使用在增长,在这样的前提下,把交通的死亡率降下来,这个压力大家是可以想象到的,包括车上面的安全措施,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包括车况来怎么保证,包括车的质量怎么来保证好,还要包括开发智能交通活动,还要减少交通事故死亡。

  还有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汽车的油耗。那么欧洲最近几年对汽车污染排放的法规要求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大家可以注意到,从欧四,欧五,欧六,汽车的污染已经非常少,甚至有一些因素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二氧化碳的降低是起到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是跟汽车的油耗有关系的,所以实际上经济性的改善,和排放要结合成一个法规来做。大家也知道美国也颁布了标准,对行驶的里程做了规定,也对汽车的制造厂商的经济性起到了很高的要求。大家买了车以后,实际上每次开车,开车的行驶路程多少,这个也是跟交通管理有关系的,我们做了一个统计,93%的情况,每一次开车,它的行驶里程是低于40公里,特别是对城市的上班族来说,你可能周末才能到郊区去开车。那么这个93%的比例,它消耗的汽油的比例是62%,从油耗里面,62%的油是耗在单面里程不超过40公里,就是在这种规划下,但是这种规划恰恰是在堵车的情况,交通拥堵的情况。我们再仔细看,大概有17%的里程是低于10公里,上班,接送小孩等等,所以,这样一个情况,怎么来考虑改善这种驾驶情况下的交通状况,这个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也知道汽车的油耗,一箱汽油装在车上,开几百公里没有了,这个油到哪儿去了,我说一个怠速时候的油耗,大家知道在城市路况上,路面比较拥堵,红绿灯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低速,或者怠速的情况非常频繁,所以在城市路况下,统计的数据是17%的油是放在怠速的下面的。

  那么,汽车技术发展到今天,汽车已经做的非常的精致了,从设计,研发的角度,再把汽车的油耗降低3%,5%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有很多汽车行业的专家,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做很多工作来实现。但是汽车是一个很长时间使用的产品,那么除了生产制造节能之外,使用环境下,改善它的使用环境,同样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那么这个情况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就是出的交通事故,除了交通事故以后,首先是人身的伤害,死亡,第二就是交通工具,这个危害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想得到。那么有一个事情我可以再提一下,本来这个环节我们是请了交通部,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刘副局长来参加的。但是由于十一期间,中国出了好几起交通事故,有记者来到现场,所以他十一期间都在现场,抽不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个会,所以这个也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另外,交通拥堵了以后,耽误了上班,都不想花的时间长,但是背后不单只是这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产生的油耗,整车使用的油耗。我这儿也有一个例子,因为我本人开的是本田车,本田的说明书里面写得很清楚,当你这个车开的时候,你在80公里的经济车速下还行,你的百公里油耗是7.5升,当你的车速是40公里/小时,你的油耗百公里是9升。而当你的车速是20公里/小时,这个时候你的油耗是百公里15升,那么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道路情况的改善,把平均车速提高,这个潜力有多大,所以这个智能汽车和公路交通系统,它蕴含了非常大的经济和社会的因素。另外大家知道在怠速排放在现在整个车的排放占的比例很高,如果把交通情况改善,怠速排放也可以降低,可能大家注意到,香港政府发布了一个新的法规,就是所有的汽车停车怠速不许超过三分钟,超过三分钟就要求你把车子熄火,所以它就是一个怠速排放和怠速油耗的问题。

  另外,汽车的智能化可以改善我们的驾驶舒适性,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说。那么,在现在这个阶段,汽车智能化,我们分三个层面来讨论,第一个层面是驾驶员的层面,相当于驾驶员的辅助系统,第二个层面,单车的控制系统,第三个层面就是多车的合作和管理系统。那么在驾驶员的层面上,很多功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GPS,包括倒车雷达,包括自动泊车,包括疲劳驾驶的提醒,包括酒驾后的提醒和警告,针对驾驶员开车,第一是改善它的驾驶习惯,改善它的驾驶性能,因为熟练的驾驶员和不熟练的驾驶员,驾车造成的最后的油耗和排放都不一样。第二,帮助驾驶员解决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所以我们这儿是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用一个导航系统在车上时时的提供可视的和声控的提醒和警告,包括驾驶员开这段车之后,你什么地方开的好,什么地方开的不好,引起了哪些可能的安全隐患,虽然没有出事,但是有隐患,他会给你做记录,提醒给你。这样的系统还给你提醒前面的路况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来规划下一段路的行驶路线,那么这些设备都是可以用的。还有一个,在汽车上装置危害的警告装置,因为我们现在开车,特别是声道的时候,你是看路标,可乐知道前面有坡道等等,但是这个系统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如果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警报系统,它会提醒驾驶员前面有危险,或者有危险路段,这样就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另外,针对驾驶员的辅助系统都是叫做低成本的单个的系统,汽车厂是可以不参与的。当然了,所有的这些装置都是有作用的,对改善汽车的安全性,包括改善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然后改善经济性都是有好处的,这是第一个层面上。

  第二个层面,我们叫汽车本身的系统层面,这个就要牵涉到汽车本身的系统,比如空调,空调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怎么根据你的天气的情况,根据你驾驶的环境,在可以接受的环境的前提下优化空调的作为,这个同样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是一个汽车智能的魅力。还有一个,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今天,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汽车的控制系统会更加的高级,因为汽车的工作模式,从发动机的驱动,到电机的驱动,到能量自动的回收,各个模式是综合的,如果说有了一套智能的交通系统,大家可以看这个例子,当这个系统告诉我说前面多少公里有交通拥堵的情况,我这个车开过去的时候,到那儿会堵车,我会停下来,这个时候信号传到车上,那么这个汽车接收到这个信息,它可以通过一种修改整车的行驶控制状态和控制策略,让这个车首先切换到电池的模式,或者把发动机的负荷降下来,用电机来辅助,先做这个工作,在这个阶段就可以节约油耗了。等快到堵车的时候,再把能量回收,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汽车的能量的回收,同样的这个能量储存到电池里面,也可以起到同样的功效。那么根据不同的公司研究的结果,做这样一些工作之后,对于汽车的节能的改善还可以看到,通过优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它的改善潜力是59%,空调系统的优化的潜力可能是9%,因为天气不一样,温度不一样,这个数据可能会有差异。

  还有,我们都知道汽车有寻航系统,它现在可以自动的根据路况加速或者减速,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应用这样一个系统达到,比如说有一个例子,寻航系统增加加减速的功能,因为不同的路况来达到,这是单车的控制系统。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多车,然后是系统的合作和管理性。大家知道,汽车是一个高频率的产品,出行很频繁,怎么样来管理这个团队的车,就是提高团队车行驶的自动化来节约油耗,这是一个大的方向的发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将来汽车的自动化以后,可以实现汽车列车的改变,就是说我一个长的车队,我前面只有一个车是驾驶员在驾驶,而且是一个熟练的驾驶者。后面的车只是跟随,属于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个驾驶员可以打电话,玩电脑,可以聊天。这个系统在欧洲实现的比较快,已经出现了可以有7个车驾驶,而且后面跟随的车可能到达的目的性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团队,自动驾驶,自动跟随,也可以退出来。这样的系统,因为第一个驾驶员是很熟练的驾驶,所以它整车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呢,他也是一个比较熟练的驾驶员,整车的经济性,包括车队的经济性也会得到改善。

  那么现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的系统的装置很多,我这里做了一个小结,大家可以看到,有助车的辅助,有寻航,有加减速控制,驾驶员的信息辅助提供,还有乘务诊断。从改善汽车的经济上的角度,就像刚才我介绍的三个层面的最后两个层面,汽车的控制系统和车队的管理,这样来改善汽车的经济性,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有防撞系动,有提示系统,还有可视镜,还有主动转向,或者转向干预系统。当然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汽车本身的,它需要后面有无线来提供的,包括地图,信号整理,信号搜集,包括信号传输。

  汽车智能化从使用环节来解决排放,解决节能,解决交通事故死亡率,这个前景非常的广阔,它的效益也是很庞大的,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构成,因为解决了汽车问题不够,你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信号控制系统,包括你的信号整理,加工和传输系统都是需要去解决的,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这些工作是分在不同的部门来做。那么既要各个部门统一配合来做,同时,因为它牵涉到不同的利,所以兼顾各方的利,才能把这个工作做成。我本身在从中参与国交通智能化的工作,我的体会,其中有几个挑战不好解决。第一,本身我们的人口密度也好,从事的功能分布也好,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造成大家上班的时候都往一个地方走,下班的时候又往一个地方走,给交通智能化造成了一个先天的问题。第二,我们现有的道路信号的速度,很多地方减量化的,僵化的,甚至是非智能化的。我记得原来最早在路上可以看到黄灯闪烁,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现在越来越少了。另外,红绿灯长和短,在交通拥堵的时候,或者是主方向的走应该是红灯比较长,主主流通过,负方向可以短一些,但是我们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还有我们摄象头控制超速,白天交通拥堵的时候可以限制,在40公里,60公里,但是晚上车子不多的时候还是由这个摄象头来管理,这是不合理的。道路设施是第一个挑战,信号系统是第二个挑战。第三,交通的智能化,或者交通的推广这个主题不是很明确,因为它是多个部门负责,所以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跟谁去谈,谁还牵头,这个收益怎么分配,所以这个工作推广起来是有难度的。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我们汽车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发动机的整车控制技术,变速箱的技术,很多我们自己是不掌握的,当汽车智能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要和汽车本身的核心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另外一个挑战。因此,把这个汽车智能化和交通系统智能化作为我们这次论坛提出来讨论,我觉得非常好,希望能通过这次交流,我们面临的这些挑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启示,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谢谢大家!

[上一个资讯]:华录在津建智能交通云计算...
阅读技巧:键盘方向键 ←左 右→ 翻页
[下一个资讯]:多地试点智能交通 今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