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智慧城市助力经济发展
9月22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通信学会分会场“智慧城市论坛”在天津市远洋宾馆召开。200余名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遥感遥测、智能交通、通信运营商、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周德强担任论坛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院士担任大会首席科学家。
吴忠泽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交通发展》的报告中介绍,智能交通是当今国际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前沿之一,它是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智能交通就是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而创造出的新领域,智能交通既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实现现代交通运输服务,又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的产业和应用环境。“智能交通应用的一个特点是车辆在告诉移动中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的信息交互。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走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发宽带网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应用的前列”他介绍说。
截止2011年1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17个省(直辖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不停车收费服务系统。开通了1900多条不停车收费(ETC)车道,用户发展到120多万个。根据北京市对该地区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调查,每条ETC车道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0%,一氧化碳约70%,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吴忠泽指出,从开展国际交流技术起步,到“十五”期间的开发和试验,再到“十一五”期间智能交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提供全面服务,中国智能交通走过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以应用为主线,以支撑发展为目的,不断跟踪国际前沿,逐步缩小差距”。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加强有关智能化和新能源结合的车辆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交通的智能化是实现智慧城市美好愿景的前提和必经之路,只有路的通畅,才有“行”的优雅,,才有“诗意的恓居”,才有“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通信学会、天津市通信管理局、天津市经信委、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